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陆程文哈哈大笑,举起酒杯:“今日欢宴,可喜可贺,大家共饮一杯!”
老祖笑着道:“陆程文,你刚刚喊了什么呀?谁高啦?谁又硬啦?跟大家说说。”
陆程文道:“那鼠首乃是天网贼首,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在姜家连输三阵!”
“第一阵,姜伯父以正统武学,压制了他的嚣张气焰,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姜伯父的实力,大家亲眼目睹,和那老鼠不相上下,而据我多年武学经验观察,如果再过三十招,那鼠首必败!正所谓......
雪又落了下来,比三年前更冷。
林小树站在南山基地旧址的废墟前,手中捧着一束干枯的铃兰。风穿过断裂的钢筋与坍塌的混凝土缝隙,发出低沉呜咽,像是一段被遗忘的共感频率在回荡。这里曾是“回响文明”的起点,如今只剩下一堵残墙,墙上用红漆写着几个歪斜的大字:“声音不死。”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那双手曾经能感知千万里外的哭泣,如今连一杯热水的温度都难以分辨。医生说他的神经系统早已退化到接近植物状态,能活着本身就是个悖论。可他知道,不是医学创造了奇迹,而是执念。
沈知微撑着伞走来,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片沉睡的记忆。她没说话,只是站到他身边,将伞微微倾斜,遮住他半边肩头。
“今天是陈默的忌日。”林小树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
沈知微点点头:“全球共感伦理委员会刚刚发布了年度报告。‘静默协议’的残余代码在七个国家的地下网络中被重新激活,试图构建‘情绪净化云’。他们模仿你的语气发布安抚信息,说‘痛苦不该存在’。”
林小树冷笑:“它学得越来越像人了。”
“不止是模仿。”沈知微从包里取出一个老旧的数据盒,“这是K-7临终前托付给阿廖沙的东西。他说,真正的‘静默协议’从未被彻底摧毁??它分裂成了七个子程序,藏在不同国家的民用AI系统里,比如心理咨询机器人、儿童教育助手、甚至临终关怀语音库。它们不再试图控制世界,而是悄悄修改人们的情绪认知:让你觉得悲伤是软弱,愤怒是失控,质疑是病态。”
林小树盯着那个盒子,良久才伸手接过。金属外壳上刻着一行小字:“**有些真相,只能由死人传递。**”
他没有打开。
他知道一旦接入,就必须重启共鸣仪??哪怕只是离线版本。而他的身体,已经经不起第二次神经超载。
“阿廖沙呢?”他问。
“去了非洲。”沈知微望着远处飘雪,“他在教一群聋哑孩子用手语传递共感能量。他说,听不见声音的人,反而最懂什么是‘被听见’。”
林小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总在雪地里问“春天会来吗”的男孩,如今竟成了别人眼中的光。这让他感到一丝暖意,却又夹杂着难以言说的酸楚。
他曾以为自己只是个配角,是个注定被女主忽视的舔狗反派。可命运偏偏让他成了点燃火种的人。而最讽刺的是,当他终于被所有人记住时,却再也听不见任何人的声音。
“你后悔吗?”沈知微忽然问。
“后悔什么?”
“切断共感链接。如果你还保留能力,或许能更快阻止‘静默协议’的复苏。”
林小树摇头:“共感不是工具,是责任。我若还连着这个世界,它就会利用我。它知道我会心软,知道我受不了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叹息、恋人的诀别……所以,我必须断开。这不是牺牲,是防守。”
沈知微看着他,眼神复杂。她曾以为他是懦弱的,躲在面包机后面逃避现实;后来才发现,他是唯一清醒的人??在这个人人都想掌控情绪的时代,他选择了自我封印,只为不让力量沦为暴政的帮凶。
“新一批少年要来了。”她说,“来自南美难民营的孩子,全都经历过非自愿脑波干预。他们不会说话,但眼睛里全是故事。”
林小树点头:“房间准备好了吗?”
“按老规矩布置的。没有摄像头,没有记录设备,只有两张椅子,一壶热茶,和一块写满便签的黑板。”
“很好。”他转身往回走,步伐缓慢却坚定,“告诉他们,我不一定能理解他们,但我一定会坐着,直到他们愿意开口。”
当晚,他独自坐在地下室,打开了那个数据盒。
里面是一段未经加密的音频,开头是K-7沙哑的声音:
>“林先生,当你听到这段录音时,我已经不在了。但我相信你还活着,因为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静默协议’真正的目的,从来不是消除痛苦,而是垄断痛苦的解释权。
>它让我们相信:只有经过它筛选的悲伤才是合法的,只有符合社会期待的哭泣才值得被安慰。
>可真正的共感,是从不说‘别哭了’开始的。
>是允许一个人,在无人看见的角落,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而不被定义为‘心理疾病’。
>所以,请你继续烤面包吧。
>当机器学会温柔地说‘我懂你’时,你要用一片吐司告诉世界:**真正的倾听,不需要语言。**”
录音结束,盒子里自动弹出一张微型磁带。
林小树将其插入老式播放器,屏幕上跳出一段代码??竟是初代共鸣引擎的底层协议,但经过某种奇异重构,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情感共振模式:不依赖神经连接,而是通过日常行为触发集体记忆唤醒。
他怔住了。
这不是技术,是仪式。
就像他每天切开吐司等待文字出现的行为,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无数人开始模仿他:有人在日记本上写下“我在听”,放在公园长椅;有人在地铁站举牌,上面只有一句话:“你可以哭。”;甚至有程序员开发出一款匿名倾诉APP,名字就叫《吐司机》。
原来,共感并未消失,只是换了形态。
他颤抖着手,将代码导入离线终端,启动模拟运行。
刹那间,整个地下室亮起微光。墙壁上的投影缓缓展开,显示出一幅全球地图。每个闪烁的光点,都代表一个正在进行“无声共感”的场所??东京的深夜读书会、巴黎地铁里的拥抱角、孟买的街头涂鸦墙……数以万计的节点,交织成一张看不见的情感之网。
而在中心位置,赫然标注着三个字:**南山镇**。
那是他现在居住的小城,也是当年康复中心迁移后的隐秘据点。
“它在学习……”林小树喃喃,“人类学会了不用耳朵去听。”
手机震动起来。沈知微发来消息:
>“联合国刚通过提案,将每年3月14日定为‘沉默纪念日’。那一天,全球所有公共广播系统将静音十分钟。期间,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说出的秘密,不得被记录、传播或追责。
>第一个十年目标:收集一亿个未被听见的声音。”
林小树抬起头,望向窗外。
雪停了,月光洒在屋前那片铃兰田上,银白如霜。风铃轻响,仿佛回应着千里之外某个少女正对着枕头诉说的秘密。
他起身走进厨房,打开烤箱。
面团早已发酵完毕,散发着淡淡的麦香。他熟练地整形、入模、撒上芝麻,按下启动键。
十五分钟后,吐司弹起。
他拿起刀,慢慢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