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第90章 出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少爷,您这个东西真的能炼铁吗?”

铁塔摸着高炉语气有些怀疑。

“铁塔,你就放心吧,本少发明的这座高炉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和材料,一定能够成功炼铁。只要你按我说的来,就可以炼出高质量的铁块。”

叶明也不知道行不行,但是他还是信心满满的给铁塔保证道。

“行吧,那少爷,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铁塔挠了挠头,还是有些半信半疑。

“接下来当然是炼铁了。”

叶明笑着说道。

“铁师傅,你带人去弄一车铁矿石,石灰,还有焦炭过来,在要一个鼓风机,我教你们怎么炼铁。”

“好的,少爷。我这就去。”

很快铁塔就带人把原料送了过来。

叶明看着原料回忆起它们的配比。

这土高炉炼铁的原料配比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炼铁的质量和产量。

铁矿石是炼铁的主要原料,其质量和品位对炼铁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铁矿石中的铁含量越高,炼铁的效果越好。

焦炭是炼铁的还原剂,它可以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焦炭的质量和用量也会影响炼铁的效果。

石灰石是炼铁的熔剂,它可以降低铁矿石的熔点,促进炼铁反应的进行。

那这样说来应该就是铁矿石多一点,为了保证火候,焦炭也不能太少了,石灰石应该是最少的。

按照这个思路,叶明让铁塔把三者混合起来,通过顶部的放料口,装满了整个炉腹。

“三少爷,装满了。”

铁塔倒完最后一筐以后,跟下面的叶明说道。

“好,装完以后,你把盖子盖上,下来吧。”

叶明说完,就让李天宝和吴刚从高炉的底部,点燃了炉腹的煤炭。

点燃以后,叶明又让人把鼓风机,放到留出来来的进风口位置,给炉内鼓风。

随着鼓风机的不断运作,炉内的火势越来越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也开始发生反应。

叶明紧张地观察着土高炉的状况,期待着第一次炼铁能够成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叶明看到了炉顶冒出了阵阵黑烟,这意味着炼铁过程已经开始。

“继续加大风力,不要停。”

叶明说完以后,就来到架子上,掀开进料口一看,果然里面已经是红彤彤的一片了。

叶明站在进料口旁边,紧盯着炉内的情况。火焰熊熊燃烧,炉内的温度不断升高,矿石逐渐融化成液态。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这次炼铁能够顺利进行。

忽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一股浓郁的烧焦味道。叶明心中一惊,连忙探头看向炉内,只见火势异常凶猛,隐隐有失控的迹象。

他赶紧把盖子盖了回去。

等待着炼铁的过程。叶明紧张地注视着高炉,期待着第一块铁块的诞生。

“三少爷,这真的行吗?不会把炉子给烧塌了吧。”

铁塔感觉到炉子的温度越来越高,有些担心的问道。

“放心,不会的,我们要相信吴师傅的手艺。”

叶明拍了拍铁塔的肩膀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炉子内的铁矿石逐渐的融化开来,和焦炭反应过后,形成了铁水。

吃过午饭以后,经过一上午的煅烧,叶明感觉应该可以了。

他上了架子,用木棍把入料口的盖子顶开,然后顶着热气向里面看去。

果然炉已经形成了液态的铁水和炉渣。由于铁水的密度大于炉渣,暗红色的铁水沉在炉底,灰黑色的炉渣则浮在铁水表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
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
考古研究生林悦意外穿越至战国末期的秦国,凭借急救知识获信任。她利用现代知识改良农桑与兵器,获将领关注,决心助秦强盛,在乱世书写传奇。...
还钱100
娘娘,对不住了
娘娘,对不住了
大魏,天子一心想修炼成圣,长期独居生活。主角陈林穿越成了绝色贵妃身边的假太监!陈林不但会察言观色,还获得了老太监留下的与缩阳术。从此,陈林开启了大魏皇宫的风流岁月。啧啧!宫闱暗涌、龙争虎斗;皇帝闭关修炼,陈林代天子执政。假太监步步为营,终成祸乱众生的幕后棋手!...
春山果实
三国:穿越成刘晔,靠玉玺谋天下
三国:穿越成刘晔,靠玉玺谋天下
穿越成刘晔,手握召唤玉玺偏遇命格反噬。弃曹营奔庐江,借孙策殒命收太史慈,水淹夏侯创威名。收陆逊,觅周郎,聚郭嘉残魂制霹雳车。且看汉室孤臣如何重启炎汉!...
帝关下的小石头
摸尸涨修为,成死囚的我成为并肩王
摸尸涨修为,成死囚的我成为并肩王
林渊重生到大梁王朝成为征北将军之子。因为父亲作战失利被打入死囚营,只要摸尸就能得到属性点。五十万北莽大军入侵完全就是给他量身定制的舞台!至此京城少了一个纨绔子弟,世间多了一个鬼面林郎。罪臣之子又如何!我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从边关到草原,从庙宇到朝堂,留下赫赫威名,当所有人反应过来时,他早已手握百万雄兵,拥兵自重...
菜刀书生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九九六福报牛马朱有建穿越成崇祯,面对已经到达宣府的李自成,朱有建没几天好活的情况下,彻底躺平摆烂,既然已经没法活下去了,大家都别想好好活,都给朕动起来,要完蛋都完蛋,凭啥就我朱有建一个挂歪脖子?要挂一起挂…...
三千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