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仙宗

第58章 情报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冰新纪Y宇宙历第四纪元NF年,瀚海黑洞。

新堪萨斯帝国超光速航道建设委员会。

玄阴风雷卡曼,烈炎火佩顿,制裁七因马卡洛斯,恐齿黑翼韩龙等一众瀚海黑洞和狮王堡垒黑洞沿线,新堪萨斯帝国附属王国领袖齐聚一堂。

当年强大神魔索菲斯摧毁瀚海黑洞和狮王堡垒黑洞段黄金之路后。

下令沿线王国收缩势力,迁移到瀚海黑洞一线。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不时间刚过去几千年,这些王国的迁移工作刚起了个头。

皇帝陛下又准备重建超光速航道。

这些王国又转而承接了超光速航道建造工程。

年度例会,会议秘书汇报完工程进度,向诸位至尊行礼后退到一侧。

超光速航道建设委员会主席,玄阴风雷卡曼翻了翻几乎全线飘红的进度表,略微有些头疼。

“航道清理进度有点慢,诸位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超光速航道建设,是一项极为精密的复杂系统工程。

50%铁元素性质迥异于50%金元素。

50%铁元素超光速航道标准,自然迥异于50%金元素超光速航道。

瀚海黑洞到狮王堡垒黑洞段超光速航道,是基于50%金元素超光速航道标准建造的。

并不适用于50%铁元素超光速航道。

需要进行针对性改造。

其中最麻烦的,是50%铁元素超光速航道对天体引力抗干扰能力,要远低于50%金元素超光速航道。

什么意思呢?

用于锚定50%金元素超光速航道的黑洞。

视黑洞质量,与航道直线距离在1光年~2光年之间。

在这个距离上,黑洞会对50%铁元素超光速航道形成严重的引力量子干扰。

如果需要在相同位置建造50%铁元素超光速航道,必须把锚定用黑洞推到距离航道直线距离10光年~15光年以外。

玄阴风雷卡曼头疼的就是这个。

新堪萨斯帝国有且仅有1艘专职拖拽黑洞的超级巨引力拖船。

这艘拖船被布置在曼陀罗黑洞一侧。

原本用于建造C1航线延伸线。

强大神魔索菲斯叛乱后,曼陀罗50%金元素主机生产的所有50%金元素全部被用于编程元素生命技术工业。

重元座超星系团3C航道工程全部停工。

这艘超级拖船也被封存在黄金之路终点位置。

不过玄阴风雷卡曼并未有启用这艘超级拖船的计划。

首先,这艘拖船的燃料是50%金元素,每秒最低消耗超过1000吨。

拖船拖拽黑洞动辄数十年,消耗50%金元素上万亿吨。

超光速航道建设委员会用不起。

其次,超级拖船仅有一艘。

瀚海黑洞到狮王堡垒黑洞沿线,一共分布着945座星系。

其中644座星系的728颗黑洞需要拖拽。

仅靠一艘拖船工作,耗时太长。

远超强大神魔索菲斯规定的工期。

所以现在用于拖拽黑洞的主力,是沿途各大王国用于拖拽恒星的小型巨引力拖船。

这些拖船型号老旧(够用就行,无需改进);

数量不多(绝大部分巨引力拖船都分布在二级资源星系,超光速航道沿线星系数量不多);

功率不大(本来就不是用于拖拽黑洞)。

导致拖拽工程进度极为缓慢。

尤其梅恩星系中央黑洞质量巨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霍格沃茨从窃取权柄开始
霍格沃茨从窃取权柄开始
别人穿越,系统,加点,全知全能。林夏穿越,开局变成桃金娘。外加牢不可破的禁锢,皮皮鬼虎视眈眈,还来...
馋馋绵绵
黄鼠狼拜月,我怎么开天眼了?
黄鼠狼拜月,我怎么开天眼了?
小时候皮,有次贪玩摸黑回家,竟撞见黄鼠狼对着月亮拜拜。脑海里瞬间闪过奶奶讲的那些诡异故事,生怕它找我讨个封号变厉害。我心一横,壮着胆子吼了回去:“嘿,黄皮子!你给瞅瞅,我这是人样还是神仙范儿?”结果它愣了下,居然回我一句:“你瞅你,像个傻白甜!”打那以后,我就莫名开了“天眼”,成了个能看见“阿飘”的呆萌傻子……
佚名
我是精神病,探案找我干嘛
我是精神病,探案找我干嘛
【疯批神探+双重人格+悬案推理+暴虐罪犯】陈默有个秘密:他晚上会变成另一个人。白天,他是警局请出的精神病院顾问,扫一眼卷宗就能锁定凶手。晚上,他是停尸间的低语者,用深度催眠让罪犯以最痛苦的方式赎罪,对着尸体炫耀“杰作”。沈冰奉命看管他,却一次次在他失控边缘,用一声轻唤拉回那个暴戾的灵魂。“你究竟是破案天才,还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当模仿他作案风格的凶手出现,直指他深埋的童
年念岁遂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传统玄幻+剑道+非后宫+无系统】世间有一楼,名为烟雨楼,烟雨楼楼主李庆之,有着绝代天骄之称,黑夜之下,执掌生死,然而,天下不知,李庆之身后,还有一人,方才是烟雨楼真正的创始人,掌控天下财富,以纨绔子弟的一面算计天下!
一夕烟雨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十八岁那年,我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止。父母带我去看神婆,说我是花姐命,找了替身后,我算是躲过了这一劫。之后嫁给丈夫后,却克死了他。但也同样发掘出了自己的能力“通灵”于是我开始帮别人看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