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世废土

第40章 武器更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天后,雷古带着妮亚来到了属于东部区域的商人营地。

放眼望去,营地门口停靠着四台20米长运货卡车,光是这一点就比东南区域的商会强,那边只有一辆而人家有四辆。

营地四周拦着围栏,门口护卫端着枪,看见一辆陌生战车向他们驶来,虽有些紧张,但还是硬着头皮阻拦。

雷古打开战车舱门,跳了出来,身后跟着小女孩妮亚。

“这里可是东部区域的商人营地?”

守卫不敢怠慢,立刻回答道。

“是的,不知先生有何贵干?”

雷古指了指战车。

“路过而已,顺便补充下物资弹药。”

守卫松了口气。

“原来是这样,先生,我们欢迎每一位客户,那您在这稍等一小会,我去汇报一下。”

守卫一眼就看出,这黑金战车是私人战车,因为每个区域战车公会出租的战车都是固定型号的,而眼前的这辆战车不属于东部区域任何一辆。

要知道,私人战车只有B级或以上等级的赏金猎人才有可能获得,B级即使在东部区域也是凤毛麟角,每一位都是大人物,更是商队的大客户。

很快,一位皮肤黝黑,头上缠着白布的中年人与那位守卫一同走出来。

中年人露出洁白的牙齿,面容和善,一上来就拉住雷古的手。

“你好你好,我是这支商队的领头,我叫凯亚,您是来我这补充物资的吧?诶呦,您来着就对了,我们这什么都有,战车武器也是应有尽有,装备和奥多镇一样,而且更便宜!”

雷古产生了错觉,感觉这不像是一个区域最厉害的商人,反而像拉皮条的........

在领头“热情”的带领下,雷古和小女孩进入营地内,战车停在外面。雷古也不怕他们起贪心,如果他们敢,哪怕雷古带着个孩子,一样能杀得他们血流成河!

第一站是营地里第二大的帐篷,里面摆放满各种战车武器,几乎每一样都比波布镇要好。

主炮分别有75炮,80高射炮,以及95炮,这里的数字是炮弹以及炮管的口径,口径越大炮弹越大,容量越大一般来说威力越大。

看价格也不算贵,75炮800黎明币,80高射炮1700黎明币,95炮2500黎明币。

雷古有个习惯,现金带身上,离开波布镇时,所有现金都放在黑金战车里,足有一万一千黎明币,可惜战争来的太快,要不然旧加工厂那些机械武器就值一两万黎明币。

既然买,自然买最好的,雷古立刻买下一门95主炮,商队头领命人给雷古的黑金战车装上,顺便一提,原本的55炮被雷古以500黎明币的二手价格卖给商队。

副炮从09机关枪换成格林机关枪,相比于09机关枪,格林机关枪威力更大,携带子弹更多,最重要的是,格林机关枪不需要操作者钻出战车手动操控,直接在战车内就能操作,安全性高了不少。

格林机关枪价值500黎明币,二手09机关枪卖了200黎明币。

这里甚至有卖战车S.E【车载火箭弹】,只是可惜,黑金战车没有安装S. E的炮口,商人营地给足够的技术给战车打口,否则雷古一定会买。

ATM导弹,八百黎明币,S. E贵在弹药而非炮筒,就像托卢也是S. E的一种一样,只不过托卢全世界就一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霍格沃茨从窃取权柄开始
霍格沃茨从窃取权柄开始
别人穿越,系统,加点,全知全能。林夏穿越,开局变成桃金娘。外加牢不可破的禁锢,皮皮鬼虎视眈眈,还来...
馋馋绵绵
黄鼠狼拜月,我怎么开天眼了?
黄鼠狼拜月,我怎么开天眼了?
小时候皮,有次贪玩摸黑回家,竟撞见黄鼠狼对着月亮拜拜。脑海里瞬间闪过奶奶讲的那些诡异故事,生怕它找我讨个封号变厉害。我心一横,壮着胆子吼了回去:“嘿,黄皮子!你给瞅瞅,我这是人样还是神仙范儿?”结果它愣了下,居然回我一句:“你瞅你,像个傻白甜!”打那以后,我就莫名开了“天眼”,成了个能看见“阿飘”的呆萌傻子……
佚名
我是精神病,探案找我干嘛
我是精神病,探案找我干嘛
【疯批神探+双重人格+悬案推理+暴虐罪犯】陈默有个秘密:他晚上会变成另一个人。白天,他是警局请出的精神病院顾问,扫一眼卷宗就能锁定凶手。晚上,他是停尸间的低语者,用深度催眠让罪犯以最痛苦的方式赎罪,对着尸体炫耀“杰作”。沈冰奉命看管他,却一次次在他失控边缘,用一声轻唤拉回那个暴戾的灵魂。“你究竟是破案天才,还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当模仿他作案风格的凶手出现,直指他深埋的童
年念岁遂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惊鸿李子夜秦婀娜李幼薇
【传统玄幻+剑道+非后宫+无系统】世间有一楼,名为烟雨楼,烟雨楼楼主李庆之,有着绝代天骄之称,黑夜之下,执掌生死,然而,天下不知,李庆之身后,还有一人,方才是烟雨楼真正的创始人,掌控天下财富,以纨绔子弟的一面算计天下!
一夕烟雨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大难不死后,我获得了通灵能力
十八岁那年,我得了一场重病,高烧不止。父母带我去看神婆,说我是花姐命,找了替身后,我算是躲过了这一劫。之后嫁给丈夫后,却克死了他。但也同样发掘出了自己的能力“通灵”于是我开始帮别人看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