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想着出口就在前面,我们就又像是浑身充满了电,互相搀扶着,在老人的带领下走出了洞穴。
这个洞口的位置在四面环山的水库下面。
当走出洞穴的那一刻,看着整片水库明显下降了三米多的水位,再抬头看着蔚蓝的天空,久违的阳光温热的洒在身上,深深的呼吸着来自于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我激动到哽咽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不仅是我,二叔和孙反帝,以及杨老大全部沉浸在这死里逃生的激动中,一时间复杂的情绪交织,哽咽的话都说不出来。
不过要说内心情绪波动最大的,那肯定是杨老大了,毕竟他可是在下面足足待了两个多月,这相当于是跟阎王爷握了个手又回来了。
由于杨老大在黑暗里待的时间过久,眼睛不能立马见光,需要一个‘明适应’的过程,否则会损伤瞳孔和视网膜,二叔让他赶紧闭上眼睛。
至于我们同样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我们待的时间不是很长,只能勉强自适应一下。
“我的老天爷啊,你们几个卵仔……这是在洞里待了多长时间啊!”
在我们全部都从洞里走出来后,老人完全看清了我们四人的模样,浑身泥泞,虚弱狼狈的像是难民,尤其是看到杨老大身子瘦如枯槁,却挺着一个鼓胀的大肚子,更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珠子。
其实我们这种现象,要是放在古代的大灾之年并不为奇,看过非洲难民纪录片的应该都知道,非洲的难民普遍都是枯瘦如柴,肚子却鼓胀的夸张,就是因为吃的东西没营养,又不消化。
而现在的非洲难民,也是古代大灾之年饥民的真实写照。
同时我们也看清了这老人的模样,是个估摸着七八十岁的小老头儿,满头稀松的银发,黑黝黝的皮肤,脸上的皱纹深入沟壑,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身上还带着一股很重的鱼腥味。
后来通过询问才知道,这老人姓甘,是住在附近山里的‘土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解放之后,附近山里的村民都搬出去了,但有极少数的人并没有搬出去,就成了这里的‘土着民’。
二叔怕杨老大的模样会吓到甘大爷,心里正想着找个合适的解释,可话还没说出口,甘大爷就又打量起了杨老大挺着的肚子,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问我们:“你们几个卵仔,这是不是在里面吃观音菇了?”
我们听甘大爷这么问,第一反应就是,他口中的‘观音菇’和我们吃的活死人菇,是同一种东西。
因为这东西没有一个准确的叫法,一个地方一个名字,甘大爷又是本地人,知道倒也正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