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还真别说,宋玉莹这番关于“公司发展需全员发力”的观点,倒真是戳中了绝大多数老板的心思。哪家企业想做大做强,单靠领头人一个人的智慧肯定不够,终究得靠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所有人都拿出十二分的劲头埋头干,才能在市场里拼出一条路来。不过,这话里说的“有理想有抱负的老板”,指的大抵是那些憋着劲想冲击世界首富、一心要把事业做到行业顶尖的狠角色,而我,打从骨子里就不是这类人。
我从来都觉得自己是个没什么大志向的小人物——既没想过要把公司做到上市敲钟,也没盼着哪天能在财富榜上留个名。像我这样的人,在这偌大的世界里,简直多如牛毛,随便往人群里一扎,转眼就能被淹没。当然,这世上胸怀大志的人也不少,可最后真能站上金字塔尖、成为世界首富的,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所以“小富即安”这四个字,早就成了我做人的根本原则,从读书那会儿起,就没怎么变过。
记得上学的时候,“考全班第一”几乎是所有同学藏在心里的目标。虽说班级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就算偶尔出个并列,也撑死了两个人,可每个人还是卯着劲往前冲,好像不往那个位置奔一奔,就不算认真读过书似的。那时候,几乎人手一本笔记本,扉页上都抄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笔一画写得格外认真,仿佛把这句话写下来,自己就能真的变成不服输的强者。
可我那时候不知道是青春期叛逆在作祟,还是天生就少了点“争强好胜”的基因,私下里总跟别人想的不一样。我总觉得,班级第一就那么一个位置,大家都挤破头去抢,反而透着股不真实的劲儿——就像一群人围着一颗糖抢,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尝到甜,剩下的人难免落得失望。所以整个学生时代,我始终稳稳地待在班级中上游,既没往前冲过“第一梯队”,也没往后掉过“尾巴阵营”,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跟着,直到高考结束。
印象最深的是高考前几个月,班主任还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谈话。具体说了些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可他话里的核心意思,我到现在都没忘——他希望我再努努力,把北大、清华当成冲刺的目标,说以我的潜力,再逼自己一把,说不定就能“冲一冲”。我当时嘴上连连点头,说“一定努力”,心里却在暗自嘀咕:北大清华每年在咱们省才招几个人啊?就我这成绩,就算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挤出来学习,恐怕离录取线还是差着十万八千里,与其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不如踏踏实实保持现状,别到最后“冲”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本的水平都给弄丢了。
大概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太根深蒂固,即便班主任找我谈过话,我的学习状态也没什么变化——该上课上课,该休息休息,没给自己额外加过一次班,也没多刷过一套题。好在高考出成绩那天,结果还算遂了我的心意:既没比平时考得差,也没突然“超常发挥”给我惊喜,完完全全是正常水平。后来填志愿的时候,我选了一所离家不算太远的普通一本,专业也是自己喜欢的,没什么遗憾,也没什么不甘。
所以你看,我打小就是这么个“不上进”的性格,又怎么可能像宋玉莹说的那样,为了事业拼得头破血流呢?再说了,一个连自己都不愿意为事业“拼命”的老板,又有什么资格要求手下的员工拼尽全力?这话要是直白说出来,难免显得我这个老板太“佛系”,甚至有点“不思进取”,说不定还会浇灭宋玉莹、马和平他们年轻人的干劲。
有些时候,说话也是门艺术——同样的意思,换种说法,听的人感受可能就天差地别。我当时就是这么琢磨着,把自己的想法绕了个弯说出来:“年轻人,你们知道吗?武功讲究‘一张一弛’,不能一直紧绷着,否则容易走火入魔。工作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该努力的时候当然要全力以赴,但如果眼里只有工作,把生活都给弄丢了,等回头再看,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过得寡淡无味,一点意思都没有。说到底,人生不止有工作,除了上班挣钱,还有很多值得去追求的东西,比如朋友、爱好,还有那些能让自己心里觉得暖的小事。”
宋玉莹听完我的话,眉头轻轻皱着,像是在慢慢琢磨其中的道理;可一旁的马和平却没那么多心思细想,我话音刚落,他就没头没脑地开口问:“达哥,比方说呢?”
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不解地反问:“比方说什么?什么比方说?”
马和平被我问得也懵了,挠了挠头,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解释:“我是说……你刚才说工作以外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我想不出来具体是啥。”
我忍不住笑了——这小子分明是明知故问。工作以外有什么?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啊。有人喜欢下班回家泡杯茶看本书,有人喜欢周末约朋友去打球,还有人愿意花时间陪家人逛菜市场……这些怎么能一概而论呢?我没直接回答他,反而反问:“那你先说说,你现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你以后找工作,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