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份顶级期刊竟然把裴瑜的论文放在了目录后面的第一页!这是什么概念?整本杂志翻开来的第一个正式位置,印着的就是裴瑜的研究成果。
虽然期刊里还有封面推荐论文和压轴的封底论文在抢风头,但这个位置已经是顶级待遇了,相当于编辑部在说,这篇论文值得读者第一个阅读。
更让厉以宁心花怒放的是,在作者署名“yu-pei”前面,赫然印着“PEKING UNIVERSITY”几个大写的英文字母。
这是北京大学的英文全称。每一个字母都在向全世界宣告:看,这是我们北大培养出来的学生!
厉教授脸上笑开了花,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办公室,拿着这本期刊在校园里转一圈,让所有人都看看裴瑜的论文。
“哎呀,写得真好啊,实在是好......”厉以宁教授一边轻声赞叹,可能是纸的克数太足,他试了几次都没能顺利撮开下一页。
情急之下,他像往常看书时那样,习惯性地要把拇指往嘴边送,这是老一辈读书人的老习惯了,翻不开书时总爱沾点口水。
就在拇指快要碰到嘴唇的瞬间,厉教授突然一个激灵,猛地回过神来。
这可是崭新的国际顶级期刊啊!哪能用这么不讲究的方式对待?
他赶紧把拇指在外套上使劲蹭了蹭,直到确认手指干干净净了,这才重新去翻书页。
终于翻到第二页,厉教授左看看右瞧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其实这会儿他压根没仔细看论文内容,心情这么激动,哪还静得下心来读那些拗口的英文专业术语?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嘛。
他和裴瑜一样,这会儿也在偷偷数着页数。每多翻一页,他心里的欢喜就多添一分,就像数钱似的,越数越开心。
翻开这本《Economic Journal》,里面的排版和其他学术期刊差不多。左手边那页印着杂志的出版信息,比如哪年哪月出的第几期,出版社地址之类的;右手边则是本期目录,整整齐齐地列出了这一期要刊登的12篇论文,简简单单一页纸就全写明白了。
再往后翻一页,左边那面印着裴瑜论文的正式标题,学术上管这个叫“题名”。标题下面按照学术惯例,依次列出了论文的所有作者信息:最上面是通讯作者,接着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所属的研究机构。
通讯作者在学术圈就相当于“老板”的角色,是整个研究项目的发起人,研究经费的提供者,也是决定研究方向的关键人物。第一作者则是真正动手做研究、写论文的主力。
在裴瑜这篇论文里,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都是她自己。这种双料作者的身份组合,在学术界可是最让人羡慕的顶级配置,是多少科研人员奋斗一辈子都想达成的目标。
除了标题和作者信息,就是摘要和关键词这几个部分。这些内容是论文的门面,专门为读者准备的设计。
八零年代的学术研究方向已经分得很细了,细到连不同领域的顶尖专家互相看对方的论文,都可能像看得一头雾水。
要是每篇论文不先把核心内容说清楚,那些每天要浏览几十篇论文的学者们,可能会被晦涩难懂的内容硬生生拖到通宵还看不完。
从论文标题开始,到关键词结束,再加上开头的引言部分,这些其实都算不上是论文的正餐。但就是这么几项开胃小菜,往往就要占去整整大半页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