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ID:@历史系在读小透明: 作为历史系学生,我必须说,苏明远的存在意义重大。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让课本上冰冷的文字有了温度。他激发了多少人对历史的兴趣?这难道不是偶像的力量?谁说偶像非得会唱跳?
尖锐反对派:
ID:@娱乐圈显微镜: 笑死!人设立得飞起!一个古人,玩得转微博、上得了综艺、还知道怎么摔跤能上热搜?这操作比现代明星还溜!背后团队牛逼啊!什么“状元”,不过是包装出来的噱头,迎合当下“国潮”风罢了。真当大家傻?
ID:@时尚毒舌: 恕我直言,他那身行头,放在古代是风雅,放在现代红毯上就是格格不入!上次摔跤不就是因为那碍事的大袖子?偶像要有引领时尚的能力,他这算什么?开历史倒车?粉丝滤镜别太厚!
ID:@理性吃瓜群众: 文化传播有很多方式,没必要非挤进偶像圈。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偶像”定义的混淆。让一个可能连智能手机原理都搞不懂(假设他真来自古代)的人当偶像,不觉得荒谬吗?娱乐归娱乐,文化归文化,别硬融。
更有甚者,言辞刻薄:
ID:@键盘侠本侠: 戏子就是戏子,古人也是戏子!装什么大尾巴狼!还“状元”?我看是“撞晕”了吧!赶紧回你的庆朝去,别在现代丢人现眼!
ID:@陈浩然的小迷妹(疑似水军): 呵呵,碰瓷我家浩然哥哥多少次了?靠摔跤博出位,low穿地心!古人?我看是哗众取宠的“古惑仔”!
苏明远一条条看下去,指尖在冰凉的手机屏幕上缓缓滑动。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窗外偶尔呼啸而过的风声,和他自己平稳却略显沉重的呼吸声。豆灯的微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阴影,看不清具体表情。
那些尖锐的、甚至带着恶意的评论,像细小的冰碴子,落在他心头。他想起庆朝时,殿试放榜,也曾有落第学子当街指斥,说他是靠祖荫门第;想起在翰林院,因坚持某些古礼细节,被同僚讥讽为“泥古不化”。原来,这跨越了时空的质疑与攻讦,竟是如此相似。
但更多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困惑和……责任。
“偶像……” 他低低地重复着这个现代词汇,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温热的杯壁。在庆朝,“偶像”是庙宇里的泥胎木塑,是供人顶礼膜拜的神明。而在现代,它似乎变成了一种极具影响力、却又被赋予了太多娱乐属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