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总比让手艺失传强。”苏晓看向窗外,工坊的方向飘来淡淡的木屑味,“我去说服家属,你们立刻准备设备。”
张师傅的儿子是做IT的,起初坚决反对:“我爸这辈子就信手艺,不信这些高科技,他要是醒过来知道了,肯定生气。”
“可他要是醒不过来呢?”苏晓递过去一张照片,是那张等待修复的紫檀床,“这床是文物,也是他这辈子最想修复的东西。您是想让他带着遗憾走,还是让我们试试,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把他的手艺留下来?”
张师傅的儿子盯着照片看了很久,指腹划过照片里模糊的凤凰扣图案,最终点了点头。
二、脑机里的榫卯
三天后,脑机接口设备搬进了ICU。特制的电极片像细小的银色鳞片,贴在张师傅的太阳穴和后颈,另一端连接着服务器,屏幕上跳动着杂乱的脑电波,像一群没头苍蝇。
“患者处于深度昏迷,海马体活跃度极低。”医疗团队监测着数据,“我们只能尝试刺激大脑皮层的运动记忆区,看看能不能唤醒相关神经元。”
苏晓让技术团队调出凤凰扣的基础结构图,这是张师傅早年教徒弟时画的,只有前四组扣。屏幕上,三维模型的榫头缓慢旋转,每一个角度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开始吧。”苏晓示意。
电流通过电极片传入大脑,张师傅的手指轻微抽搐了一下。屏幕上的脑电波突然剧烈波动,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石子。
“有反应了!”技术人员兴奋地喊道,“运动皮层和视觉皮层同时活跃!”
一段模糊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晃动的工作台,木屑纷飞,一只苍老的手握着凿子,正在木料上开槽。影像断断续续,像老式录像带卡壳,只能看清凿子的角度大概是35度。
“是第一组扣的开槽步骤!”大徒弟突然喊道,“师傅教我们的时候,总说第一刀要像‘凤点头’,角度不能太陡……”
技术团队立刻捕捉这段影像的动作轨迹,转化为三维数据。接下来的两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一次次刺激大脑,提取到了第二组和第三组扣的片段:第二组扣需要用“搓”的力道,手腕转动幅度不能超过15度;第三组扣的榫眼要凿成弧形,像“凤颈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