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是,躲在皇宫里做木匠的,玩蛐蛐的皇帝。
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的皇帝,就全都冒了出来。
就是因为他们耳朵中充斥的信息,跟真正的天下是完全不对等的,甚至是牛头不对马嘴的。
李承乾想要的,不是朱元璋这种一言堂。
他好歹经历过九世轮回,他在的时候可能还好一些。
但是,历史的惯性之下,一切都可能会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他想要做的事,以后思考的方面,就让百官去干。
皇帝要干的是,选取他们思考之后,最符合自己利益,或者最符合天下利益的方案。
因此,皇帝可以是中庸之主,但百官绝不能是吃饭不干活的。
皇帝中庸不可怕,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只要有正常的智商就行。
但百官中庸不行,皇帝会伤透脑筋不说,还没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实现在的三省六部制,就是这么一个制度的雏形。
三省之间互相制衡,最后都交给六部去做。
比如说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皇帝圣旨。
门下省负责审核,若认为圣旨有语病或者有歧义,以及有不合适的地方,有权给皇帝打回去。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辖六部,这是纯粹的执行部门。
这样的结构之下,哪怕是皇帝出了错,除非皇帝真正的昏庸,要不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明明为政能力不行,偏偏搞了个贞观盛世出来,这是群策群力的结果。
换而言之就是,皇帝高坐在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三省负责深入规划这个想法,拿出最好的执行方案来,交给六部去执行。
如果三省之间意见不统一,吵起来之后,还可以让皇帝来决断,如此皇权就不会外流。
为什么在李隆基时间出现大问题,就在于原本是三省共事,但是李隆基独宠李林甫,而这人又疯狂的推荐安禄山。
虽然说病根早已经出现,但这是直接的导火索。
这就相当于,把本来三个丞相,互相制约的情况,搞成了他自己的一言堂。
他自己一言堂,若是一直圣明也无事。
偏偏他老了喜欢享受,李林甫又擅长溜须拍马,简直是简在帝心。
最终的结果就是,李林甫做到了欺上瞒下,相当于架空了李隆基。
本来是三方商议决定的,李隆基一个独宠,李林甫又偏偏是个欺上瞒下的货色,不出问题才见鬼了。
本来皇帝就该坐看风云,只要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意见,对天下有利的意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