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丰臣秀次绝非庸碌之辈,对于大明将石见银山“归还”德川家康的盘算,他心里透亮得很——那分明是揣着坏心思,想借一座银山挑动日本内乱。
不单是他,连老谋深算的德川家康也看得明白:大明压根没打算吞并日本。
这判断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对大明数百年行事脉络的揣摩。
翻遍史册,大明从未有过吞并他国的先例。远的不说,单说隔海相望的朝鲜,其国土与大明接壤,文化相近,吞并起来远比孤悬海外的日本容易得多,可大明历次出兵朝鲜,或是助其抵御外侮,或是平定内乱,事了便班师回朝,从未想过将其纳入版图。
再看日本自身,实在没什么能让大明眼热的资源。
论沃土,日本多山少田,远不及大明江南的鱼米之乡;
论珍宝,既无西域的美玉,也无南洋的香料;
即便是眼下引发风波的石见银山,在大明庞大的经济体量面前,也不过是癣疥之利。
如此一块无甚油水的土地,大明犯不着耗费巨万兵力去征服,更不必说还要面对跨海征战的艰难、战后治理的繁琐——这些账,大明的决策者不可能算不清。
正因如此,丰臣秀次与德川家康心里都有一个共识:大明真正的图谋,是让日本永无宁日。
一个动乱的日本,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
试想,若日本陷入持续的内斗,各方势力忙着互相倾轧,自然无暇也无力觊觎朝鲜,更别说跨海侵扰大明沿海。
届时,大明只需隔岸观火,偶尔抛出些诱饵,便能让日本各派势力互相牵制,始终处于虚弱分散的状态。
如此一来,东边的威胁彻底解除,大明便能专心应对北方的边患,或是致力于内部的休养生息。
这心思,说穿了并不复杂,却也最是棘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