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1139 章:择定噶举
驿馆的廊下,萧虎每日辰时都会驻足西望 —— 吐蕃方向的驿路尘土,是他近日最牵挂的景象。案上整齐码放着大理、天竺两路使者的阶段性奏报,唯有吐蕃使者李修远的消息迟迟未到。郭敬之捧着刚温好的酥油茶走近:“将军,据河西走廊驿站传回的消息,李修远一行已过柴达木盆地,预计三日内可抵基辅。”
萧虎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噶举派是吐蕃佛教的重要流派,先母生前曾提及其‘注重实践、不尚空谈’的特点,此次若能传回其‘以武入禅’的详实记录,或能解当前与基辅合作的困局。” 他翻开案上的《吐蕃佛教流派考》,其中关于噶举派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以口传密法为要,修行兼及武术,多与草原部落往来。”
赵全此时从外而入,手中拿着一份商队简报:“从吐蕃归来的商队说,噶举派的楚布寺近期组织武僧协助部落护送商路,盗匪不敢靠近,当地牧民都称其‘佛武双绝’。这与将军关注的‘实务结合’正合。” 萧虎眼中一亮,在简报 “武僧护商” 旁画了圈:“若此事属实,噶举派的‘以武入禅’便不是单纯的修行,而是能落地的实务手段,比空谈教义的流派更有价值。”
孙和补充道:“属下已备好吐蕃地图,标注了楚布寺、八蚌寺等噶举派主要寺院的位置,待李修远归来,可对照其记录核实寺院分布与武僧活动范围,为后续合作提供依据。” 萧虎点头:“备好笔墨纸砚,李修远一到,便即刻商议,不可延误。”
第三日午后,驿馆外传来熟悉的马蹄声 —— 李修远一行风尘仆仆地抵达,骡马背上驮着沉甸甸的典籍与记录册。他刚下马,便捧着一个牛皮封套快步走向萧虎:“将军,不负所托!这是噶举派‘以武入禅’的详实记录,包括修行方法、武僧管理、实务应用三部分,还有楚布寺住持赠的《噶举武禅要义》抄本。”
萧虎引李修远入议事厅,郭敬之、赵全、孙和围坐一旁。李修远打开封套,取出一本厚厚的《吐蕃访法录》,逐页讲解:“噶举派的‘以武入禅’分‘三阶段’:初阶‘练身悟禅’,通过桩功、拳法锻炼身体,理解‘动中守静’;中阶‘禅武合一’,以呼吸配合招式,达到‘心无杂念、拳随心意’;高阶‘以武护道’,将修行用于护寺、护商、调解部落纠纷,这正是其与其他流派的最大不同。”
他翻到 “武僧管理” 部分,指着手绘的层级图:“楚布寺武僧分‘堪布’‘格西’‘扎巴’三级 —— 堪布负责教学与决策,格西带队执行实务(如护商、救灾),扎巴专注训练。管理严格却灵活,若遇商路紧急,可直接由堪布调派格西带队,无需层层上报,效率极高。”
萧虎接过《噶举武禅要义》,只见扉页题有 “佛为心,武为用,护民为根本” 十字,字迹苍劲有力。“这十字道破了核心。” 萧虎轻声诵读,又翻看内页的拳法图谱 —— 招式简洁实用,多为格挡、防御之术,无花哨攻击动作,旁注 “武为护,非为攻”,与他心中 “实务护民” 的理念不谋而合。
为全面评估噶举派的价值,萧虎让李修远对比吐蕃其他主要流派:“萨迦派、宁玛派与噶举派相比,在‘实务结合’上有何差异?” 李修远取出另一份记录:“萨迦派虽与中枢有渊源,却偏重宗教仪轨与政治合作,武僧极少;宁玛派注重密法修行,多闭门清修,不参与世俗实务;唯有噶举派,将‘武’与‘禅’都落到民生上。”
他举例道:“楚布寺附近的牧民曾因牧地争执,萨迦派僧人试图以‘诵经祈福’调解,无果;噶举派堪布带武僧前往,先以拳法展示威慑双方,再以‘互助共生’的禅理劝说,最终促成双方按季节划分牧地,既解决了纠纷,又未伤和气。这便是‘武为威、禅为理’的实务应用。”
赵全从商贸角度补充:“商队反映,噶举派武僧护商不收取费用,只接受牧民与商人自愿捐赠的粮食、茶叶,且账目公开,从不贪墨。这与基辅教会的‘强制捐赠’形成对比,更易获得民众与商队的信任。”
孙和则关注军事适配性:“噶举派的桩功与禁军的基础训练有相似之处,若能引入禁军训练,既可增强士兵体能,又能以‘禅’调节心态,避免士兵因征战而心性浮躁。且其防御性拳法,适合护商路、守驿站,与禁军的实务需求高度契合。”
萧虎将众人的分析汇总,在纸上列出噶举派的 “三大优势”:实务结合紧密、管理高效灵活、适配民生军事,又对比其他流派的 “侧重仪轨、闭门修行” 等不足,心中已有初步倾向。
入夜后,萧虎独自留在议事厅,翻开母亲萧氏的《草原治要》,其中一段批注映入眼帘:“治草原者,需懂‘刚柔并济’—— 刚为护民之武,柔为安民心之理,二者缺一不可。若遇只讲法理而无威摄者,难服部落;只凭武力而无教化者,必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