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卷首语
《大吴通政司实录》载:"言路者,国之喉舌,民之耳目。" 德佑十四年冬至,谢渊将治水三载所收百姓建言辑成《民情条陈》,三百零七条皆书于黄河水浸泡的桑皮纸,纸背按满深浅不一的指印,掌心纹路里嵌着曹州沙、徐州泥、濮阳磁粉。镇刑司衙署的獬豸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而条陈中 "定仓粮借贷法河官考成五则 " 等建言,正如同千万颗铆钉,欲将倾颓的官制巨轮重新铆合。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山东曹州的破草棚里,谢渊的验粮锤搁在槐木桌上,锤头沾着新收的槐花。他面前摊开三十三张羊皮纸,每张都记着百姓口述的治水建言,边角处按满深浅不一的指印:"张老汉说的 ' 堤岸植柳法 ',要标红圈;王嫂子的 ' 仓粮借贷条 ',需附徐州仓实测数据。"
窗外传来缇骑叱骂声,镇刑司的獬豸纹腰牌撞开柴门。谢渊的袖口治河图补丁拂过纸页,挡住缇骑欲抢的手:"这是百姓给陛下的建言,你们也要抢?" 锤柄 "风宪" 二字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吓得缇骑后退半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