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河岸望月
黄河远上白云间,欲问蟾宫可否攀?
桂酒飘香心里醉,梦中已过万重山。
《黄河岸望月》是一首兼具雄浑气象与浪漫情思的七言绝句,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伟力与理想境界的双重向往。以下从意境营造与声韵结构两方面进行详细赏析:
**一、意境分析:时空交错的壮美与空灵**
1.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化用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经典意象,但赋予动态感。「远上」二字以仰视视角勾勒出黄河蜿蜒入云的磅礴气势,将地面奔腾的河流与天际流动的云气连成一体,形成纵向的空间张力。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此既是实景描写,又暗喻着对永恒与崇高的追求。
2. **次句「欲问蟾宫可否攀」**
由实转虚,通过「蟾宫」(月宫)的意象将视线从黄河引向苍穹。一个「问」字打破时空界限,以拟人化的口吻叩问神话之境,展现出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欲与超越现实的渴望。「可否攀」的犹疑语气,暗示着理想与现实间的微妙距离,为后文的梦境埋下伏笔。
3. **三句「桂酒飘香心里醉」**
借吴刚伐桂的典故,将月宫传说具象化为嗅觉体验。「桂酒」的馥郁香气穿透神话与现实,触发「心里醉」的双重意蕴:既是对仙酿的陶醉,更是对精神超脱的沉醉。此句通过通感手法,将飘渺的仙境体验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心状态,实现神话意象与主体情感的深度融合。
4. **尾句「梦中已过万重山」**
以「梦」为媒介完成现实与理想的跨越。「万重山」既是对黄河沿岸层峦叠嶂的实写,又隐喻追寻理想过程中的重重阻碍。一个「已」字凸显梦境对现实困境的消解,形成强烈的对比张力:现实中难以企及的月宫,在梦中却可瞬息抵达,暗含对精神自由的礼赞。
**二、声韵解析:平仄流转的韵律美**
1. **平仄结构**
本诗遵循七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格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黄河远上白云间)
- 仄仄平平仄仄平(欲问蟾宫可否攀)
- 仄仄平平平仄仄(桂酒飘香心里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