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方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个体是宇宙大我的一部分,命运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讲究顺应与调和。而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独立,人定胜天,他们习惯于逻辑思辨,凡事追求实证,对于无法量化、无法精确定义的事物,往往抱持怀疑态度。
他的命理学,植根于华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哲学思想,阴阳、五行、气场、天干地支、节气流转……这些对东方人而言如同血脉般自然流淌的概念,在西方人听来,却像是另一个次元的语言。
浪漫,神秘,却难以捉摸,更难以真正“为我所用”。
“林大师,您的理论很有启发性,但它更像是一种哲学,或者说心理暗示。”一位英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曾这样对他说,语气中带着客气的疏离。
心理暗示?
林青阳苦笑。如果仅仅是心理暗示,如何能解释《玉匣真本》中那些精准到令人匪夷所思的预判?如何能解释风水布局对现实环境的切实改变?
焦虑,如同细密的藤蔓,一点点缠绕上他的心。
他曾以为,只要将《玉匣真本》的智慧传播出去,就能惠及更多人。但现在看来,简单的“翻译”和“介绍”远远不够。如果不能被对方的文化所理解和接纳,再高深的智慧,也只能是束之高阁的珍宝,无法真正发光发热。
难道《玉匣真本》的智慧,真的有其地域局限性?一出东方,便水土不服?
不。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强行掐灭。
天地至理,本应放之四海而皆准。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寒暑的更迭,这是宇宙的规律,不分东西。人心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趋吉避凶的本能,这也是共通的。
问题一定出在“表达”和“诠释”上。
他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式,一种能够跨越文化鸿沟的语言,让西方人也能理解并接受命理学的核心价值。
回到明理堂,一切如常。弟子们各司其职,叶清风和谢雨晴早已将堂内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看到他平安归来,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简单的寒暄后,林青阳将自己关进了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