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永和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全县总面积1212.2平方公里。它东接隰县,南连大宁,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延川县一河之隔,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兼具黄土高原的雄浑与黄河文化的厚重,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出别具一格的地域风貌。
一、乡镇简介
永和县辖2镇5乡,每个乡镇都以独特的姿态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生机与活力。
1. 芝河镇:作为永和县的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芝河镇交通便利,多条公路在此交汇,为城镇发展注入动力。镇内基础设施完备,商业街热闹繁华,超市、商场、饭店等一应俱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这里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保留着一些传统街巷,新旧建筑相互映衬,展现出城镇发展的脉络。芝河镇农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周边乡村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同时依托县城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服务业,带动经济增长。每逢传统节日,镇上会举办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如舞龙、扭秧歌等,热闹非凡。
2. 桑壁镇:地处永和县南部,地势相对平坦,昕水河贯穿全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是永和县重要的农业产区。桑壁镇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其中蔬菜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建有多个蔬菜种植基地,产品销往周边县市。镇内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通过对当地农作物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桑壁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留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和传统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吸引着不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来探访。
3. 阁底乡:位于永和县西部,濒临黄河,拥有独特的黄河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黄河乾坤湾景区就坐落于此,凭借壮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永和县旅游的名片。阁底乡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建设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当地居民依托旅游业,销售黄河奇石、特色手工艺品等,增加收入。此外,阁底乡还保留着浓郁的黄河民俗文化,如黄河船工号子、传统捕鱼技艺等,让游客能深入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
4. 南庄乡:以山地地形为主,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永和县的重要林区。南庄乡发展林业和林下经济,种植各类树木的同时,在林下养殖家禽、种植中药材,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当地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有许多适合徒步和观景的地方,吸引了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南庄乡的村落依山而建,保持着古朴的乡村风貌,村民们传承着传统的农耕习俗,生活宁静祥和。
5. 打石腰乡:地处永和县东北部,地形多为丘陵沟壑。该乡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要产业,种植玉米、谷子等耐旱作物,养殖牛、羊等家畜。打石腰乡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推广种植小杂粮和经济林果,提高农民收入。这里的乡村文化氛围浓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精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6. 坡头乡:位于永和县北部,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坡头乡主要种植苹果、核桃等经济林木,所产水果和干果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坡头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同时,该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打造宜居乡村。
7. 交口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主要种植玉米、豆类等农作物。交口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项目,如种植香菇、养殖蜜蜂等。当地政府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交口乡自然景观优美,有一些未被完全开发的山川和溪流,景色原始自然,适合喜欢探索自然的游客前往。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及历史人物
永和县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永和县属晋地;战国时期,先属魏,后属赵。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永和县属河东郡。西汉时,此地为狐讘县地,属西河郡。东汉末年,因战乱人口流失,县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置永和县,属龙泉郡,县名取“永远和平、人民安乐”之意,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唐武德二年(619年),分置东和州,辖永和、楼山、临河、至汾四县;贞观元年(627年),废东和州,楼山、临河、至汾三县并入永和县,属隰州。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蒲县入隰州,元佑元年(1086年)复置蒲县,永和县仍属隰州。金代,永和县属隰州。元代,属晋宁路隰州。明清时期,均属平阳府隰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道,永和县属河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临汾专区;1958年,与隰县合并为隰宁县;1961年,恢复永和县建制,属晋南专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