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榆树市,地处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处于长春、吉林、哈尔滨三大城市构成的三角区域中心,幅员面积达4712平方公里 ,这片广袤的土地犹如一座丰富的宝库,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早在4万多年前,榆树境内就有原始人群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曾是鲜卑、契丹、女真等部族活动的重要区域,各民族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为榆树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多元的基础。
西汉时,榆树属秽貊族夫余国,那时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兴起,先民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早期的聚落。东汉时期,先隶于元菟郡,后归辽东郡,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开始逐渐渗透。
北魏太和十七年,勿吉族灭扶余国,榆树成为勿吉族伯咄部的领地。随后的隋唐时期,先后属伯咄靺鞨、室韦达姤部地,隶于室韦都督府,又归属渤海国扶余府。在这一时期,榆树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
辽属东京道宁江州,金归上京肇州路,元属开原路屯田万户府,明为奴儿干都司撤叉河卫。各朝代的更迭,让榆树经历了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洗礼,其地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清康熙二十一年,榆树隶属于吉林将军,后移吉林副都统于伯都讷,榆树为伯都讷属境。嘉庆十六年,设伯都讷厅理事同知,开始有了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光绪八年,伯都讷厅衙门迁至孤榆树屯,改理事同知为抚民同知。光绪三十二年,正式设立榆树县。宣统元年,榆树县改为榆树直隶厅。1913年改称榆树县,先后隶于吉林省滨江道、吉林省。东北沦陷时期,榆树县隶于吉林省。1946年成立榆树县民主政府,1948年成为吉林省直辖县。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榆树县改为榆树市(县级市、省辖),由长春市代管。
在文化方面,榆树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剪纸、二人转等。剪纸艺术风格粗犷豪放,线条简洁明快,多以农村生活、自然风光为题材,反映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二人转则以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富有生活气息的唱词,深受群众喜爱,是榆树城乡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榆书院始建于同治十一年,是榆树崇文重教的象征。它承载着先辈们对知识的尊崇与追求,为榆树培养了众多人才。清朝年间,榆树曾考出8名进士。种榆书院不仅是士子读书场所,也是科考场地,后改建为榆城学堂,现为榆树市培英小学。2005年种榆书院重修,新址坐落在榆树市公园内西南角,成为市文联开展文艺活动的基地,继续传承和弘扬着榆树的文化精神。
下辖乡镇(街道)简介
榆树市下辖4个街道、15个镇、9个乡,各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特色。
4个街道
- 华昌街道:位于市区中心,是榆树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里商业繁荣,有众多购物中心、商业街,如华昌购物广场等,汇聚了各类商品和服务。同时,教育资源丰富,有多所中小学,如榆树市第一小学、榆树市实验中学等,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街道内还保存着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见证了榆树的发展变迁。
- 正阳街道:是榆树市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集中区,火车站、汽车站均位于此,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有大型批发市场,如榆树市蔬菜批发市场,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产品流通任务。街道内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达,为过往旅客和市民提供便利。
- 培英街道:以教育和文化产业为特色,种榆书院就位于此。辖区内有多所学校,如榆树市培英小学、榆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和文化企业入驻。同时,街道内的公园、广场等休闲设施齐全,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城郊街道:处于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既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又保留着乡村的田园风光。这里以发展城郊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有多个采摘园、农家乐,如城郊草莓采摘园,每到采摘季节,吸引大量市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15个镇
- 五棵树镇:榆树市的经济强镇,工业发达,有长春五棵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化工等产业,中粮生化等大型企业在此落户。农业方面,以粮食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是榆树市的重要粮食产区和畜禽养殖基地。镇内的广隆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果显着,村屯街路整洁,环境优美,养老大院等设施完善,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 弓棚镇:以商贸和特色农业闻名,是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有大型农贸市场,每逢集日,热闹非凡。特色产业方面,全力打造“四大产业IP”,大商贸、大物流、大园区、大冷面,其中弓棚冷面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省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