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纸线不断人
岭南的蝉鸣裹着药香撞进绣坊门缝时,陈哑婆的指节正悬在木门上。
三天了,竹帘始终没掀动过,连送药的药童都只敢把药罐搁在台阶下,转身就跑——谁不知道唐绣娘使的"引魂绣",七十二针扎下去,每针都抽着阳寿走?
门内传来绵长的咳嗽,像破风箱拉过锈铁。
陈哑婆攥紧腰间的千灯簿,灯芯在牛皮封套里一跳一跳。
她叩了三下门,这次没等回应,直接推门进去。
药气更浓了,混着淡淡铁锈味。
堂屋正中的木榻上,唐绣娘半倚着靠枕,面色灰得像浸了水的旧绢,十指缠着的血布渗着暗褐,在素色衫子上洇出星点。
她见陈哑婆进来,嘴角扯出个极淡的笑,抬手虚虚指了指院角。
顺着她的指尖,陈哑婆看见那根银线。
自义庄方向延伸而来的银线,此刻正绕着老梅树的枝桠轻颤,像有人在另一端轻轻拽动。
她忽然想起三日前那夜,唐绣娘最后一针落下时,岭南的天被那道强光劈开的模样——原来不是天光,是地脉里攒了十年的信力,顺着这根线冲了出来。
"绣娘..."陈哑婆摸出符板,竹片上迅速画出个"卧"字,又补了碗药的图案。
唐绣娘却摇头,伸手抓住她的手腕。
她的手凉得惊人,像浸在冰水里的玉簪。
陈哑婆顺着她的目光再看银线,忽然意识到什么,猛地翻开千灯簿。
泛黄的绢页上,三十六盏代表阴行据点的灯芯稳稳燃着,唯最末那盏"黑水渡"的灯芯在跳。
不是忽明忽暗,是随着银线的颤动在"呼吸"。
陈哑婆瞳孔微缩——她守了二十年千灯簿,头回见灯芯的明暗能和活物的脉搏同频。
"是线。"唐绣娘开口,声音像碎瓷片刮过铜盆,"它在'呼吸'。"
陈哑婆的符板"啪"地落在木榻上。
她忽然明白,唐绣娘为何宁可折去七十二载阳寿也要缝这根线——不是单纯镇地脉,是要把散在人间的"信"连成网。
就像当年陆九溟用阴籍残卷串起诡物本源,现在这根线,串的是活人心里的光。
白小芩赶到义庄时,月已上了老槐树梢。
小满还跪坐在树根下,怀里捧着那只纸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