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晨光尚未完全铺开,天空是灰蓝与淡金交界的薄雾色。我站在宿舍楼后的小径上,脚边一株野薄荷被昨夜的雨水压弯了茎,叶片托着水珠,轻轻颤动。空气里有铁锈和湿土的气息,风从配电房方向吹来,带着微弱的电流嗡鸣。
电梯里那只锃亮的黑皮鞋没有再出现,但我知道,那不是结束。监控镜头偏转的角度、花坛深处埋藏的硬盘、系统断线前闪过的黑手套影像——这些碎片像钉子一样扎进我的神经。他们已经盯死了我,而我的信息链正在断裂。
回到房间后,我没有立刻睡觉。我把备用终端连上离线电源,调出那份从监理办公室抄录的手写笔记照片。张维的名字反复浮现,像一道裂痕横亘在整张图纸上。可光有名字没用,证据沉在暗处,而我的系统还在休眠。
第二天清晨,我提前四十分钟到校。图书馆东侧角落常年无人问津,一排旧工程期刊堆在木架底层,封皮泛黄,纸页脆得像枯叶。我蹲下身翻找,指尖划过《建筑监理月报》的年份标签,动作缓慢而专注。这是一次试探性的公开露面——如果他们想动手,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书架投下的影子微微晃动了一下。
我没有抬头,只是将一本《材料验收规程》轻轻抽出半寸,作为标记。余光里,一个身影在我斜后方坐下。布鞋,深灰卫衣,黑框眼镜压得很低。他没拿书,只从口袋里摸出一支铅笔,在便签纸上写了几行字,然后推了过来。
纸条边缘整齐,像是事先裁好的。
上面是一串十六进制校验码,与我昨夜提取的日志片段完全匹配。下方写着:“你们缺一个能看懂数据暗流的人。”
我依旧没动,甚至连呼吸节奏都没变。五分钟后,我合上书,起身离开,连那本半抽出来的规程都没推回去。
但当晚,我让陆渊查了这个人。他叫林远,高二转学生,入学档案干净得近乎空白,可校内技术论坛上,有人匿名上传过一段破解选课系统负载均衡的代码,时间是上周三凌晨两点十七分——正是我修改巡查笔记的同一夜。代码风格极简,却藏着三层递归陷阱,像某种回应。
我信了八分。
第三天早晨,我在废弃机房的旧主机箱里埋了一组伪装数据。表面是社团招新表单,实则内嵌三重逻辑迷宫:时间戳错位、字段加密嵌套、虚假IP跳转路径。我把链接打印成二维码,贴在了图书馆那本《材料验收规程》的扉页。
一整天都没有动静。
直到第四天清晨,我打开课桌抽屉,看见那张熟悉的纸条静静躺在练习册下。二维码已被扫描,背面写满了注解。他不仅解开了全部加密层,还圈出了我故意设置的漏洞位置,在旁边批了一句:“你防的不是我,是他们。我可以帮你看见他们不想让你看的东西。”
那一刻,我耳后的神经接口突然发烫,像有细小的电流穿过皮肤。眼前浮现出半透明界面,闪烁了几下才稳定下来。一行字缓缓浮现:“能量恢复中……关联性洞察解锁3%。”
系统回来了,虽然微弱,但确实在复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