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流逆变的总量早已失去平衡,总量意味着任何参与总量的货币,总量过多了,那参与总量的货币都面临贬值,就是你多印的那个全部要贬值,只是贬多贬少的区别,总量严重超越经济运行所需要的量,流向已经在变化,但流向现在在我们这边表达不清晰。流速,今天要害是流速会速冻,不是现在,也不是明天,但不太久了,不会太长时间了,这就是向心坍缩。
马特贝的理解:为什么流速速冻,现金会安全,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购买了,东西就会便宜,现金就会值钱。而对于货币的贬值,这是相对的,其实是汇率问题,货币的购买力就要根据实际的参与量进行重估,货币贬值的相对性体现在汇率,例如美元贬值,它对应的其他法币可能就或多或少的升值。但在体系性坍缩中,现金只是跳板,终极安全来自对实体资源的控制权。
汇率是对外相对价格,对内购买力是货币与实物的比值,两者可能同步(如美元对内贬值 + 对外贬值),也可能背离(如美元对内因通缩购买力上升,但对外因避险需求汇率走强)。
马特贝最担心的还是股票市场,A股,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局面,A股能独善其身?
根据“三流逆变”理论,可以调用这个框架拆解A股风险:总量(全球流动性减少)、流向(外资撤退为主)、流速(量化基金策略共振导致抛售踩踏)。
A股可能受冲击的三大传导链:
外资抽逃的血氧切断,,若美元流动性冻结:短期: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可超500亿;连锁反应:外资重仓股(茅台/宁德时代等)暴跌→触发融资盘平仓→流动性枯竭螺旋。
出口链断裂的盈利塌方,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达17.3%(2024年数据),坍缩期将遭遇:欧美订单骤减(如消费电子出口增速已从+12%降至-4%);外汇结算风险(美元支付体系瘫痪导致坏账激增)。
金融共振的黑洞效应,中概股在美股崩盘时(如2022年3月中概指数单月-32%),必然拖累港股→AH溢价扩大→A股核心资产估值承压。
A股所谓“政策护盘”在坍缩期面临两大失效。流动性工具枯竭:央行逆回购/MLF只能调节银行间利率,但无法阻止:两融余额蒸发(当前1.5万亿可能缩水20-40%);股权质押爆仓(2800家公司未解押市值破万亿)。
情绪防火墙坍塌:散户占比60%的A股,恐慌抛售潮一旦形成(如2015年连续千股跌停),国家队万亿救市仅能缓冲跌幅。
当美元体系坍缩时,中国金融防火墙(资本管制+3万亿美元外储)仅能缓冲冲击烈度,无法隔绝传导。现实路径:通过主权资产配置+极端仓位控制,将损失压缩在可控范围,并为危机后重建保留弹药。
在全球金融高度互联的背景下,“向心坍缩” 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必然会通过资本流动、盈利传导、情绪扩散等路径影响 A 股,使其难以完全 “独善其身”。但 A 股的本土市场属性、政策调控能力、估值水平等因素,又使其可能比外围市场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并非一定会 “同步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