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局势背景】
经过数年治理,陇西王朝已实现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然而,赵信深知,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靠法律和军队,更要靠生产力的飞跃。
“百姓吃饱了,才不会造反。”
“国家富足了,才能支撑千秋万代。”
为此,他召集工部、农司、国子监等官员,在临洮皇宫召开“农技大会”,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并建立全国性的技术推广体系。
一、设立“农技院”:集中研发先进耕作技术
赵信下令:
在京城设立“陇西农技研究院”,由朝廷供养学者、工匠、老农共同研究;
招募天下擅长水利、育种、施肥的专家,进行系统性研究;
建立实验田,对比不同作物品种、耕作方式、肥料配方;
李昭建议:
“若要提高产量,必须先改良种子。”
“我们应选育高产耐旱的谷物。”
赵信采纳建议,命人从西域引入优质麦种,并组织筛选本地优良稻种,形成“大统一号”系列粮种。这些新品种在关中、汉中试种后,亩产提高三成以上,迅速在全国推广。
二、推广“轮作制度”与“间作技术”
赵信巡视各地时发现,许多地方仍沿用“单季种植”,土地利用率低,肥力损耗严重。于是,他在《大统农政令》中规定:
1. 推行“轮作制度”
各地根据气候制定“三年轮作表”,如:
第一年:小麦 → 第二年:豆类 → 第三年:水稻;
通过豆科植物固氮,自然恢复土壤肥力;
2. 推广“间作套种”
小麦与豌豆同播;
玉米与红薯混种;
果树下种植牧草,兼养牲畜;
此举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率,也增强了抗灾能力。韩信曾问:
“陛下为何如此重视种地?”
赵信答:
“打仗是为夺天下。”
“种地,才是守天下的根本。”
三、修建“大统渠系”,改善灌溉系统
赵信视察关中、陇西等地时,发现许多农田因缺水而歉收。他下令启动“大统水利工程”:
修筑主干渠连接泾水、渭水、汉水;
设立分水闸门,控制水量调配;
鼓励民间自建小型蓄水池,政府提供技术支持;
林豹负责主持工程,调集十万流民参与建设,仅用两年时间便完成主干渠建设。完工当日,赵信亲自前往剪彩,并题词:
“水者,农之命脉。”
“有此渠,方可百年无忧。”
四、制造新型农具,提升劳动效率
赵信意识到,光靠人力难以满足大规模耕作需求。他命工部联合国子监机械司,研制以下农具:
1.
铁制犁铧
代替木犁,深耕土地,提高翻土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