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局势背景】
在完成法治体系、军事改革与经济振兴之后,赵信将目光投向了国家最根本的未来——人才与教育。他深知: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只是靠军队和法律。”
“而是靠一代又一代有知识、有理想的人。”
于是,他在临洮皇宫召开“文教大议”,召集张良、李昭、韩信、林豹等重臣,正式提出推行全国性教育改革的战略构想。赵信立下宏愿:
“我要让陇西的孩子,不论出身贵贱,皆可读书识字。”
“我要让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力量。”
一、设立“国子监”为最高学府,统领全国教育
赵信下令:
将原国子监升格为全国最高学术机构;
增设天文、算术、医学、律法、工程、外交等新学科;
邀请天下名士担任教授,讲授经典与实用之学;
他还亲自题写校训:
“博学以明理,笃行以致远。”
“此地不养闲人,只育英才。”
此举不仅吸引了大量学子前来求学,也使得陇西成为四方仰慕的文化中心。
二、颁布《大统学令》,建立统一教育制度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标准化管理,赵信命李昭主持制定《大统学令》:
1.
设立三级教育体系
义学(初级):面向6至12岁儿童,学习识字、算术、礼法;
郡学(中级):面向13至18岁少年,学习历史、地理、律法、兵略;
太学(高级):面向优秀学子,培养治国、科技、外交等专门人才;
2.
强制入学规定
所有家庭必须送子女入义学接受至少六年基础教育;
父母若拒送子女上学,轻则罚款,重则剥夺田产;
3.
教师保障机制
设立“师俸制”,由朝廷供养教师;
对教学成绩优异者给予晋升与奖赏;
一位老农感慨道:
“以前只有官家子弟才能念书。”
“如今我家娃也能进学堂写字算数了!”
三、推广“义学运动”,乡村教育全面普及
赵信特别关注农村教育,提出“村村有义学”的目标。他命令:
每乡至少设一所义学,由地方官负责建设;
调派国子监毕业生下乡任教;
提供免费课本、笔墨纸砚,确保贫寒子弟无后顾之忧;
他还设立“义学巡讲团”,定期派遣学者深入偏远地区授课。张良感叹:
“这不是建几间屋子的事。”
“这是在播撒文明的种子。”
四、设立“奖学金制度”,鼓励优秀学子深造
为了激励人才成长,赵信推出“大统奖学金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