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
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所谓“心外无理”,就是说外部的具体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会产生“理”,“理”是我们主观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认知,是我们心里的想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
而“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说,一切物和事都与你的心同为一体,对你来说,你能看到的物才是物,你能想到的事才是事,所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这句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这句话其实可以证明,王阳明心学并没有否认“物”的客观存在,只是针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讲的。比如一本书,张三看到它了,那么它就存在张三的心里,李四没有看到它,那么它在李四的心里就不存在。
但客观上讲,这本书仍然是存在的。过去王阳明心学曾长期被简单地贴上唯心论的标签,其实是不公正的,更是不科学的,王阳明心学也是唯物的。
王阳明当年在贵州龙场悟道,他所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本源。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能通过人的六种感觉:眼、耳、鼻、舌、身、意(意,意念,指的是“大脑起心动念”)去认识世界,去分辨善恶,去做出各种是非判断和复杂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所以说,圣人之道原本就存于每个人心中,心外无理,故不必向心外去求什么,“吾心即道”。求理于吾心,就是“圣人之道”。
所以人人皆生而具有一颗圣心,人人皆生而具有圣人之道,人人皆有成为圣贤的潜力,人人皆可以成为圣贤。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根基。
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心内去求。“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