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念头,像是在黑屋子里划了根火柴,一下子把所有人的思路都照亮了。
第二天,作坊门口的大墙上,就贴出了一张周正阳用毛笔写的招工启事,红纸黑字,格外醒目。不是招力工,是招“学徒工”。要求不高,手脚麻利,识几个字,年纪在十六到二十五之间。
消息一传开,整个柳树湾都炸了锅。田埂上,水井边,全是议论这事儿的。
“听说了吗?亦川他们厂子要招技术工了!”
“啥叫技术工?”
“就是不用光卖傻力气,得动脑子那种!以后坐办公室的!”
“哎哟,那可了不得,以后就是铁饭碗里的铁饭碗了!”
报名那天,作坊门口挤得人山人海,不少当娘的把自家半大小子从被窝里薅出来,揪着耳朵就往这边送。陆昭拿着个本子负责登记,嗓子都喊哑了。
筛选的过程也简单。周正阳在院子里摆了张桌子,不考别的,就出几道简单的算术题。“一斤山楂八分钱收,一百斤是多少钱?”底下立刻七嘴八舌,有喊八块的,有喊八十的,还有个紧张得喊出八毛的,惹得一阵哄笑。
陆大柱则更直接,他拎来一筐好坏混杂的山楂,往地上一倒。“来,都上来,把好的给我拣出来,坏的扔一边。手脚麻利点!”
一帮年轻人立刻围上去,有的人手忙脚乱,拣一个掉两个;有的人犹豫不决,拿着一个坏果子看半天。陆大柱就背着手在旁边瞅,谁是真利索,谁是装样子,他一眼就能看穿。
一轮下来,刷掉了一大半咋咋呼呼凑热闹的。最后留下了十二个年轻人,有男有女,个个眼神里都透着股机灵劲儿,陆昭也名列其中,他算数最快,分拣也最准。
临时腾出来的作坊小屋,成了柳树湾有史以来第一个“教室”。没有正经课桌,就拿长条板凳拼着。
周正阳是头一天上课,还有点紧张,他拿着一本自己手写的教材,清了清嗓子。“我们今天讲第一课,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底下坐着的年轻人,哪听过这个,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听得云里雾里。
第二天,就换了陆大柱。他不上课,直接把人带到烘干房。他抓起一把炒好的黑芝麻,摊在手心,让每个人都上来闻闻,看看。“你们记住了,炒到这个火候,闻着有焦香,但又没一点苦味,用指甲一捻,嘎嘣脆,里头的仁是微黄的,这就叫正好。这玩意儿,得靠鼻子和手,书上写不出来。”“要是颜色再深一点,闻着发苦,那这批料就废了,做出来的糊糊,一口就能吃出来,砸咱们自己的招牌。”
他说话粗,道理却实实在在。
一个讲条条框框的规矩,一个教手里头的分寸。一个画图纸,算配比,一个掌铁锅,控火候。这十二个学员,白天跟着陆大柱在作坊里揉搓打磨,晚上就坐在灯下,听周正阳讲那些从书上看来的道理。他们手里的笔,比锄头沉,可每个人都攥得紧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