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如今,形势却截然不同了。
多尔衮望着桌上的地图,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暗忖:
这次想要再如法炮制,以偷袭为主打开入关的通道,已然是不可能之事。
明国既然有魄力炸断两条通往关内的古道,就足以说明他们已然对古北口与喜峰口这两处关键关隘有了周密的布置。
看来,此番入关,得另谋他法,正面强攻,风险太大,八旗将士的性命可不能轻易断送;
继续寻找薄弱环节,又谈何容易,明国的防线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无懈可击。
多尔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场即将打响的大战,胜负的天平究竟会向哪一方倾斜,此刻还真的难以预料。
后金在历经二十余载的砥砺奋进后,诸多建制已日臻成熟,宛如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
多尔衮身为摄政王,肩负着后金的征伐大业,他多次与明军降将促膝长谈,从那些人口中,探听到了不少明国内部的虚实。
在多尔衮看来,如今的后金相较于明国,已然实现了诸多超越。
明国朝堂之上,文人位高权重,备受尊崇,而武人却受尽轻贱,仿若朝堂上的二等公民。
这般畸形的格局,直接导致了军事力量的萎靡不振。
更令人感觉有意思的是,文人之间也并非一团和气,党同伐异之风盛行,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他们整日里勾心斗角,争的并非是如何治国安邦,让国家走向强盛之路,而是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怎样从国家的血肉身躯上撕扯下更多的利益,以供自己的小团体享用。
多尔衮每每想到此处,都不禁摇头叹息,暗自思忖:
这样的国家,能够存续至今,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
基于此,多尔衮心中笃定,大清一旦入关,必然能将明国彻底击垮,使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遥想往昔,后金经历三度入关劫掠,铁骑纵横驰骋,在明国京畿之地肆意跑马,如入无人之境,那一幕幕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而第四回南狩之际,年轻气盛的他曾向黄台吉建言,主张直接挥师打进明国腹地,一举覆灭并占领明国北直隶,如此一来,便能极大地削弱明国根基。
怎奈当时被黄台吉厉声呵斥,斥责他不懂政治,只知一味蛮干。
如今时过境迁,大权已然在握,多尔衮踌躇满志地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