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论语·子路》中,夫子对秦地的评价,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慨万千。
秦地不拘一格举贤才,与儒学倡仁义,确有相通之处。
只可惜,秦穆公虽有称霸之能,却未能得夫子教诲,以仁义辅之,否则这霸业,定当更为宏大。”
孔胤植缓缓说道,语气中透着一丝惋惜。
高宇顺停下脚步,微微点头:
“是啊,若王霸之道能披上仁义的外衣,那这天下,又何愁不安定?
只可惜,时运不济,夫子未能入秦,实乃千古之憾。”
孔胤植的思绪愈发深沉,他想到如今这乱世,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若能以仁义之道治国,又何至于此?
“如今这世道,正需我等传承夫子之教,以仁义化人,以道德治世。即便不能立刻平息战乱,也能让人心向善,为天下太平,种下希望的种子。”
高宇顺望着孔胤植,眼中露出敬佩之色:
“衍圣公心怀天下,实乃圣人之后的风范。
如今朝廷虽面临诸多困境,但有衍圣公这样的贤才在,何愁不能重振朝纲,恢复太平?”
孔胤植微微苦笑:
“高总管谬赞了。我孔家虽世代传承儒学,但在这乱世之中,想要有所作为,又谈何容易?
但无论如何,我孔家定当尽己所能,不负先祖教诲,不负天下苍生。”
两人相视,一时无言,唯有茶香在空气中弥漫,仿佛诉说着这乱世中的无奈与坚守。
高宇顺微微颔首,有些事情心知肚明,但是不能宣之口外。
孔子周游列国,曾经对秦国有些赞赏的,可惜晋国战乱而不成行。
秦国后来搞法家“耕战体系”,百姓只认钱和军功,而孔子最烦这个,他早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所以孔子对未能去秦国,将仁义道德为秦用,一直是意难平的 。
孔家后人,曾经很努力,想圆先祖去往秦地的念想,可惜历代君王多有封赐,始终不愿松口,将孔庙迁往渭水边。
他神色颇为感慨:
“原来其中还有这般缘由。夫子一心以仁义治世,见秦国以‘耕战体系’,重利重军功,与自己的理念相悖,心中厌烦也是自然。
只是那意难平,竟成了孔家数代人的遗憾。”
孔胤植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怅惘:
“是啊,先祖一生周游列国,欲推行仁义道德,却终未得偿所愿。
秦国后来虽强大统一六国,可那以利为先的治国之道,终究是与儒学背道而驰。
我孔家后人,虽历经数代,仍想着能圆先祖之愿,在秦地宣扬仁义。
无奈历代君王,虽对孔家多有封赐尊崇,却始终不愿让孔庙迁往渭水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