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些精妙绝伦的木鸢如何划破长空,连弩车怎样迸发惊人威力。
这些凝结着智慧的关键技术,因缺乏文字的镌刻、标准的记载,如同风中残烛,随着学派的式微而渐次熄灭。
当最后一位掌握核心技艺的匠人阖目长逝,那些巧夺天工的秘密便永远深埋黄土,空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喟叹。
朱有建望着研究院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心中豁然开朗:
若想让大明的科技重现辉煌,设立研究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这不仅是汇聚能工巧匠的场所,更要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将零散的经验、灵光乍现的创意,统统编织成系统化、文献化的知识宝库,让智慧不再因个体消亡而消逝。
而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将研究成果与利益的齿轮紧密咬合。
当科技创新能化作真金白银,让资本嗅到机遇的气息,那些逐利的商贾、渴望建功的势力,自会如飞蛾扑火般涌入这片领域。
如此,科技发展便不再依赖少数人的坚守,而是化作一场全民参与的热潮。
以利益为燃料,推动科技文明的巨轮滚滚向前,驶向灿烂的未来。
朱有建绝非心怀天下的圣人,掌心摩挲着腰间玉佩,他在西苑的回廊里驻足冷笑——
墨家科技传承与否,于他而言不过是生存的筹码。
大明重工轰鸣的锻造炉、轻工作坊翻飞的织机,还有研究院里彻夜不灭的烛火。
这些在世人眼中象征着革新的景象,于他不过是精心构筑的生存堡垒。
他要的从来不是名垂青史的科技盛世,而是在这个陌生时空站稳脚跟的资本。
军事科技要领先,将潜在的威胁扼杀在萌芽;
重工产业要蓬勃,锻造坚不可摧的防御;
海船必须造得庞大而坚固,为自己留好退路。
每一项决策,都像精准的棋局,将可能威胁到他性命的外敌、内乱,统统算计在内。
毕竟在这风云诡谲的异世,唯有牢牢攥住科技这柄利剑,才能让自己活得肆意、活得安稳。
工部大堂内,二十余位京官吵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几乎要掀翻雕花梁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