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论治国理政的雄才大略,他心怀仁政,爱民如子,可与以仁厚着称的仁宗相媲美;
谈军事征伐的卓越胆识,他的英武果断,更胜宣宗一筹。
在位期间,他开创的辉煌成就,足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个赫赫有名的盛世相提并论,“成化之治”这一美誉,于他而言,本应当之无愧。
这位深谙权谋之道的帝王,却在执政中期因万贵妃一事,与文官集团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力碰撞。
朱见深敏锐察觉到文官势力日益坐大,为打破这一局面,他雷厉风行地设立西厂,与东厂形成掎角之势,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监察大网。
一时间,朝堂风云变色。
成化后期的文官集团,恰似被锁链束缚的猛虎,虽有一身本事,却处处受制,只能眼睁睁看着朝政走向脱离掌控。
那些年间,无论是安抚边疆的军政要务,还是整顿吏治的朝堂改革,皆是成化皇帝携亲信势力亲力亲为,文官集团被排挤在决策核心之外,几乎难有置喙之机。
历史的轨迹在此刻暗流涌动。若不是后来继位的孝宗力挽狂澜,主动选择还政于文官。
恐怕早在一百多年前,这个曾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庞大集团,便会彻底沦为政治边缘势力,黯然退出明朝的权力舞台。
正因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成化皇帝在文人笔下渐成乖戾模样。
那些饱蘸墨汁的书册,刻意蒙尘他治世的锋芒:
三征建州女真时“犁庭扫穴”的雷霆手段,将建州势力碾碎成齑粉,使其蛰伏百年不得翻身,却被轻描淡写略过;
数度挥师北伐,打得鞑靼、瓦剌丢盔弃甲,一举收复沦陷多年的河套要地,让草原部族六十载不敢觊觎中原沃土,这般赫赫战功竟也被隐入历史尘埃;
更不提他接手英宗留下的危局时,百万流民揭竿而起,山河动荡如风中残烛,朱见深以雷霆手腕就地安置流民,设巡抚统管州县,谈笑间便将危局化作治世根基。
这些足以彪炳史册的功绩,在文人的春秋笔法下,都抵不过他与文官集团的那场权力之争,终究成了被选择性遗忘的历史注脚。
成化皇帝朱见深,以铁腕与仁心重塑大明格局。
他力排众议,为于谦等蒙冤大臣平反,恢复代宗帝号与祭祀,让历史的真相重见天日;
在吏治革新中,他大刀阔斧精简冗员,严查"杀良冒功"的丑恶行径,推行"朝觐考察法",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剔除官场积弊,令朝堂气象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