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就是这俩性格迥异的孩子,凑到一起却成了知己好友。
朱慈炤话少,李雷闪嘴快,两人蹲在工坊角落捣鼓陶罐时,倒能你一言我一语聊上大半天。
才认识两天,就好得形影不离,吃饭要凑一桌,睡觉都想挨着,连鲁总监都笑着说:
“这俩孩子是相看两相喜,天生的搭档。”
鲁总监筹备电池工坊时,把京城的能工巧匠筛了个遍,愣是没找到懂“电”的人。
正犯愁呢,忽然想起李雷闪那涂蜡的陶罐和朱慈炤的铜丝架子,猛地一拍大腿:
“这不就是陛下说的电池雏形吗!”
他赶紧让人把俩孩子叫来,一看陶罐里的铜片泡在盐水里,碰一下还真能麻手,顿时来了精神。
“英雄不问出处,更不问年纪。”
鲁总监想起皇帝常说的话,当即拍板让俩孩子进工坊当“研究员”。
李雷闪捧着陶罐眼睛发亮,朱慈炤虽然没说话,手指却已经在桌上画起了改进的草图。
鲁总监看着这俩半大孩子,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
说不定这千里传信的大事,还真得靠这俩不按常理出牌的小家伙破局呢。
工坊外的日头正好,晒得铜片锌片泛着光,像极了这桩新鲜事里藏着的希望。
电池工坊的竹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鲁总监刚迈进门槛,就见两个半大孩子正顶着对称的熊猫眼对峙——
李雷闪左眼肿得像颗熟透的桃子,朱慈炤右眼青了圈乌痕,活像是照着模子刻出来的。
偏两人手里还各攥着半截铜线,嘴里仍嘟囔着“烧碱才对”“盐液更灵”,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倒让鲁总监看得直乐:
“年轻人就是有活力,为学问争得面红耳赤才好。”
这俩孩子的争执可不是小打小闹,先是围着陶罐比划着“溶液导电性”的道理;
文学理论说不通,就动了手比“武行理论”,最后谁也没服谁,气鼓鼓地进了工坊。
巧的是乾德皇帝正好踱进来,一眼就瞅见案上摆着的古怪陶罐,顿时沉默了——
这粗糙的陶胎内壁糊着层锡皮,里头插着铜片锌片,可不就是传说中的巴格达电池?
勉强能算个简化版的伏特电池!
“蒙学先生念叨了好几日,说他那温酒锡壶凭空消失,原来是被你熔了糊陶罐。”
皇帝屈指敲了敲李雷闪的脑袋,又转向朱慈炤,
“朕书房那几支新墨笔,笔杆都被你削成石墨条了?
你俩倒会就地取材。”
俩孩子低着头偷笑,手指却还在陶罐口比划,罐里晃荡的酸锰溶液泛着古怪的气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