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反对他?
他敢裁撤御史台,能平灭强大的起义军,更终结了北方胡人几千年的威胁。
你骂他不理,想打他又打不过——
这种“我行我素还实力过硬”的皇帝,谁也没辙。
他就这么坦坦荡荡地活在当下,把大明攥在手里,管你是股东还是大儒,不服?
憋着。
要给朱有建贴标签,简直难上加难。
说他荒淫?
后宫空悬,身边连侍奉的女子都少见,哪有半点沉溺声色的样子;
说他无道?
国内乱局被他平定,北方鞑虏被彻底扫灭,疆域之内十分安稳;
说他残暴?
朝堂上既无冤狱频发,也无大臣被抄家灭族,连御史台都只是被裁撤而非血洗。
硬要说他是昏君,他偏又坦荡承认,可所谓“宠溺狸妖”不过是闲言碎语,从未因此耽误国事、祸国殃民。
他做的事,桩桩件件都透着“反套路”。
干旱地区要增雨修塘,他不从百姓身上征税,直接掏内帑私房钱;
流民分到的田地看似是佃田,却只收一半租子,粮种、肥料、农具甚至住宅全由朝廷供给,最后还按一倍价格收购佃户的收成——
等于一分租子没要,农民毫无压力,多生孩子还能再得免租田。
妇女老人进工坊做工能赚工钱,衣食温饱都有指望。
这样的皇帝,谁会不拥戴?
可他偏不要这些名声,做了好事也懒得宣扬,仿佛只是随手为之。
朝堂对他早已没了脾气,只能小心翼翼请求“陛下动作轻点”,毕竟股东们被他折腾得实在吃不消。
更让朝臣尴尬的是,他们总想证明皇帝不该绕开文官体系单干,可每次接手皇帝扔过来的差事,不是办得磕磕绊绊,就是效率远不如内帑直接操盘。
比如赈灾,文官们按旧例层层上报、摊派钱粮,往往延误时机;
皇帝直接派私军带着粮食农具下乡,几天就能安顿好流民。
久而久之,朝臣们也只能看着皇帝“不按规矩出牌”,心里急得跳脚,却拿这个“只办实事不求虚名”的皇帝毫无办法。
由朝堂负责沿海土地置换,令官员们大受鼓舞,只待南方各省出现幺蛾子,就会下大力治理。
偏偏南方表现的比过去还好,漕粮正沿着运河北上,盐税的车队在官道上辙痕不断,连广州市舶司的税银都装船启运,地方贡品也按例押送——
单看物资流动,南方各省似乎一切如常。
可诡异的是,朝廷下发的文书如同石沉大海,别说回执,连半份奏报都没有回音。
没有地方官员回京述职,派去的监军太监杳无音信,本该风闻奏事的御史也没了动静;
整个南方各行省像被按下了静音键,安静得让朝堂大员们坐立难安,连想发句牢骚都找不到具体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