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城血战的硝烟未散,周大虎整肃城防的铁腕已如雷霆落下。
洛阳城在短暂的喘息中,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捏合、淬炼。
而这股力量的核心——那面猎猎作响的【破日·血誓旗】之下,各色人等,心思各异,共同谱写着这座危城最后的壮歌。
报社!笔锋如刀,民心似火!
《大公报》战地记者苏白:这位以笔锋犀利着称的女记者,亲历了北城血战的后半程。
她趴在离缺口不到百米的残垣后,用颤抖却坚定的笔,记录下了周大虎浴血擎旗、独立团将士以血肉堵缺口的震撼一幕。
她的报道《血旗定鼎北门!周大虎独立团死战不退!》通过尚能运作的秘密电台,以明码加急发往重庆总社,旋即被全国各大报纸转载。
报道节选:“…硝烟蔽日,尸骸枕藉。鬼子‘肉弹’如潮,嘶嚎如鬼。值此千钧一发,城破在即!忽见一人,血染征袍,额创狰狞,犹自擎旗跃于尸山之上!旗乃【破日·血誓】,人乃周大虎!其声如惊雷:‘独立团!周大虎在此!想进洛阳城?踩着老子的尸体过!’…刹那间,残兵、百姓,如受神召,绝地反击!血旗所指,竟成铜墙铁壁!…此非一人一旗之勇,乃中华不屈之魂!洛阳存亡,系于血旗一身!”
这篇饱含血泪与敬仰的报道,如同烈火烹油,将周大虎与独立团的声望推向全国巅峰!
《中央日报》特派员张维先:这位带着特殊任务的记者,心情复杂。他无法否认周大虎的战功与此刻洛阳的民心所向,但笔下的报道《洛阳城防整肃一新,周团长厉行整军》则着重强调“在蒋长官领导下”、“中央整饬军纪之决心”,并“隐晦”提及“个别将领权责过重,需中央统筹”。字里行间,试图为重庆介入埋下伏笔。然而,他的报道在洛阳城内几乎无人问津,报童叫卖的都是《大公报》的号外。
街头巷议!民心的洪流!
茶馆酒肆,说书先生唾沫横飞,将周大虎北门擎旗描绘得如同天神下凡,听众无不热血沸腾,拍案叫绝!末了必加一句:“有周团长在,咱洛阳城,稳了!”
支前队聚集处,白发老翁对青壮们训话:“瞧见没?周团长的人,那是真为咱老百姓拼命!后勤那帮王八蛋克扣军粮?呸!王副团长砍得好!砍得妙!咱们送粮送弹,眼睛擦亮点,只认血旗!只给血旗!”
豆腐店王老板,把店里几块厚实的门板都拆了,扛到工事加固点:“周团长守的是咱的家!几块门板算啥?拿去!堵结实点!”
几个半大孩子,偷偷捡拾着废弃的弹壳铜线,送到独立团在东城的临时收集点:“给…给周团长造子弹…打鬼子!” 卫兵肃然敬礼。
汤恩伯指挥部(城外秘密营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