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千真万确!有人亲眼看见,深更半夜,那姑娘蒙着脸,被悄悄送进了静观居!进去的时候还哭哭啼啼的,出来的时候…嘿嘿,满面春风!李阎王在淮安,白天是青天大老爷,晚上嘛…嘿嘿,那可是风流快活得很!要不然,浪里蛟那种老江湖,能死心塌地给他卖命?连手指头都剁了表忠心?”
“不能吧?李大人看着挺正派的…”
“正派?知人知面不知心呐!六首状元也是男人嘛!那漕帮女子,水性好,身段儿更是一流…听说李大人就好这一口!在扬州,那‘瘦马’的温柔乡,他也没少去‘体察民情’!要不然,那帮杀人不眨眼的‘瘦马’组织,为啥几次三番找上他?还不是…嘿嘿,因爱生恨?或者…价钱没谈拢?”
谣言如同瘟疫,在阴暗的角落滋生、变异、疯狂传播。
它们被精心编织,细节丰富得令人发指——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赃款”的数目、“风流韵事”的香艳场景,都描绘得有鼻子有眼。
它们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清官”完美形象的质疑心理,利用了勋贵朝臣们对李明火箭般蹿升的嫉妒,更利用了市井小民对权贵隐私的猎奇心态。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极具迷惑性和杀伤力。
起初,只是在底层发酵。
但很快,这些“秘闻”就如同长了翅膀,开始向更高层级的圈子蔓延。
勋贵府邸的宴席间,官员下值后的私密小聚中,甚至一些清流文社的茶话会上,“李阎王”的种种“劣迹”成了私下里心照不宣的谈资。
支持李明的人自然嗤之以鼻,但更多的人则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眼神开始变得复杂、疏离,甚至带上了审视和鄙夷。
静观居,气氛凝重。
忠叔脸色铁青地将几份从不同渠道搜集来的谣言抄录重重拍在书案上:“少爷!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这些污言秽语,简直…简直不堪入耳!背后定是三皇子一党在兴风作浪!”
张铁柱更是气得满脸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抱着擀面杖在书房里团团转,像一头被激怒的困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