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策略既定,总理漕务衙门这台机器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拉拢地方:
很快,一份名单送到李明案头。
常州府漕运分司一位姓周的副提举,能力中上,风评尚可,但一直被当地豪商和漕帮势力压制,郁郁不得志。
李明亲自召见,一番恳谈,许以支持,并暗示若能在常州府率先打开局面,保荐其升任正职。
周副提举如同久旱逢甘霖,感激涕零,回去后立刻雷厉风行地执行新法稽核,虽阻力重重,但态度坚决,成为江南官场上一面醒目的“旗帜”。
同时,李明兑现承诺,对几个表现出积极姿态的漕运分司,拨付了第一批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专项款项,钱虽不多,但释放的信号极其明确:跟着新法走,有前途!
分化漕帮:
张铁柱充分发挥了他“人形情报收集器”的特长。
几天下来,真让他摸到了不少料。
苏州府下辖吴江县,有个叫“泥鳅黄”的小把头黄老三,管着几十条小船。
此人胆子不大,但为人还算公道,对手下漕工不错,一直被钱七爷手下的大把头“过江龙”压榨,苦不堪言。
李明秘密派人接触,承诺只要他配合新法,遵守规矩,不参与抵制,总理衙门可保他和他手下漕工的生计,甚至未来在公平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黄老三将信将疑,但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下,选择了暗中配合。
同时,李明授意王主事,将收集到的关于“过江龙”强买强卖、欺压商旅、甚至涉嫌人命的不法证据(部分是张铁柱在码头“听”来的线索深挖所得),巧妙地透露给了苏州府一位与钱七爷有隙的刑名师爷…
技术改良:
孙老吏召集的一帮老河工、老船匠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胥江边一个简陋的茶棚里,李明亲自倾听这些“土专家”的意见。
他们指出了新法在江南“水土不服”的关键:比如某些支流确实只能通行吃水浅、船身窄的“浪船”,强行统一用北船会堵死;某些码头设施陈旧,大型漕船停靠装卸效率极低;河道狭窄处会船规则可以更灵活等等。
李明从善如流,当即拍板:在江南核心水网区,允许采用经改良的本地“浪船”参与运输,但必须统一登记、接受稽核;对部分确实难以改造的狭窄河段,设立专门的转运节点,用小型船只接驳;优化会船规则,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