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环的指尖在绘图板上悬了三秒,最终还是按灭了屏幕。凌晨两点的工作室只剩下主机运行的低鸣,他起身时带起的气流让桌上堆叠的图纸簌簌作响,最顶层那张美术馆穹顶的剖面图上,铅笔勾勒的星轨曲线旁,郭静昨天用红笔圈出的一个圆点正泛着温润的光——那是她觉得“该留一点呼吸”的位置。
窗外的月光漫过窗台,在地板上投下窗格的阴影,像他电脑里未闭合的CAD网格。赵环端起冷透的咖啡杯,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正沿着螺旋状的杯纹滑落,轨迹忽然让他想起三小时前郭静发来的视频:她穿着沾着陶土的围裙,在轮盘前演示如何用拇指按压泥坯的中心,说“你看,力太急会塌,太缓又起不了形”,视频里陶轮转动的嗡鸣混着她的笑声,此刻还在他耳蜗里残留着温热的震颤。
他点开那个视频重看,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模仿她揉泥的动作。屏幕里郭静的手腕翻转时,袖口滑落露出一小截手腕,那里沾着半干的陶土,像某种原始的图腾。赵环忽然停住动作——建筑设计软件里有专门的动作捕捉插件,能将人的肢体轨迹转化为参数化曲线,若是把她拉坯的动作录进去,能不能生成一组有“手感”的建筑线条?
这个念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在他理性思维的网格里漾开涟漪。他打开软件的插件商店,浏览着各种动作捕捉模块的说明文档,目光在“光学传感器精度”“数据采样频率”等术语上扫过,忽然觉得这些冰冷的参数里,似乎藏着一条通往郭静创作世界的密道。
清晨七点,郭静的工作室刚开窑。她戴着隔热手套取出一批新烧的茶杯,釉色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的晕,像雨后初晴的天空。赵环推门进来时,正撞见她对着一个杯底的细微裂纹叹气,那道纹路由杯心向边缘延伸,像极了他设计图里常画的应力释放线。
“早。”赵环把带来的热咖啡放在工作台一角,目光落在她沾着釉料的手指上,“你的拉坯动作,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郭静挑眉,指尖在他递来的平板电脑上划了划——屏幕上是动作捕捉系统的示意图,红色的骨骼线正在虚拟空间里模拟着捏握的动作。“建筑设计师要偷学陶艺家的手艺?”她拿起一个未上釉的素坯,让它在掌心转动,“你看这弧度,是我手指第二关节顶出来的,软件能记住这个力度吗?”
赵环从背包里拿出四个光学传感器,小巧的黑色方块上闪着绿灯。“试试就知道。”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传感器贴在她的手腕、拇指和食指关节处,指尖触到她皮肤时,两人都顿了一下——她的指腹带着长期揉泥的薄茧,而他的指腹有握笔留下的硬茧,两种不同的“劳作痕迹”在相触的瞬间,像两束频率相近的波,在空气里激起无声的共振。
“站到轮盘前吧。”赵环退到电脑旁,屏幕上已经弹出捕捉界面,四个绿色的光点随着郭静的动作在虚拟空间里跳跃,“就像平时那样,做一个基础的拉坯起形。”
陶轮启动的嗡鸣再次响起,郭静抓起一块揉好的泥坯,重重砸在转盘中心,那声闷响让赵环的电脑音箱里传来轻微的电流杂音。她的手掌覆盖在泥坯上,随着转盘转动慢慢向上提拉,屏幕上的绿色光点立刻连成流畅的曲线,像有生命般蜿蜒攀升。
“慢一点,”赵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面板,“这里的角速度突然降了0.3弧度每秒——”
“因为泥坯在这里有点硬。”郭静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指尖轻轻按压着泥坯内侧,“你看,它会反抗的。”
赵环的目光从屏幕移到她手上:泥坯在她掌心逐渐显露出杯的雏形,拇指按压的位置出现完美的弧度,而屏幕上对应的曲线却有一处细微的顿挫——传感器记录下了她调整力度的瞬间,却无法标注那是因为触到了泥坯里一粒未碾碎的沙。
“停一下。”他忽然开口,郭静的动作顿在半空,转盘的惯性让泥坯仍在微微震颤。赵环走过去,指尖悬在她的手背上,没有触碰,却能感受到她皮肤下血管的搏动,和泥坯的震颤形成奇妙的呼应。“刚才这个动作,软件显示你的食指关节角度变化了17度,但我觉得……”
“但其实我只用了三分力。”郭静接过他的话,另一只手覆在他的手背上,引导着他的指尖触到泥坯内侧,“你摸这里,有个小凸起,我的手指要绕开它,所以角度才变了。这不是计算好的,是泥土告诉我的。”
赵环的指尖感受到陶土的微凉和阻力,那是任何材质数据库都无法模拟的触感。屏幕上的曲线还在重复播放刚才的动作轨迹,规整得像乐谱,却缺少了郭静说的“泥土的呼吸”。他忽然明白,建筑软件能捕捉动作的轨迹,却捕捉不了“应对意外的直觉”——就像他设计抗震结构时,计算模型能给出最优方案,却无法替代站在老房子里感受到的、岁月沉淀的安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