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芒种前三天的清晨,试验田的跨界土豆藤蔓开始泛黄,叶片的边缘卷曲成波浪状 —— 这是数学新宇宙发出的成熟信号,意味着块茎的淀粉积累已经达到峰值。小顺子蹲在垄沟里,用手拨开枯萎的藤蔓,拳头大的土豆裸露在潮湿的泥土中,表皮的紫色纹路组成完整的能量符号,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他掏出卡尺测量直径,最大的达到 12.7 厘米,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体现在周长与直径的比例上。
莱娅的平板电脑架在田埂的折叠桌上,屏幕上的 “成熟度监测系统” 显示:块茎硬度 7.2 公斤 / 平方厘米(最佳采收硬度),淀粉含量 22.3%,糖分转化度 89%,148 个微型宇宙的能量参数全部达到采收标准。“可以开始收获了。” 她用触控笔在屏幕上圈出最先成熟的区域,“这块地的能量流最稳定,块茎大小均匀,先收这里能积累经验,给后面的采收做参考。去年就是没分区域采收,大的小的混在一起,卖不上好价钱。”
虎娃扛着锄头在前面开垄,锄头入土的深度精确控制在 25 厘米 —— 这是黑洞新宇宙计算出的最佳挖掘深度,既能避免损伤块茎,又能松动周围的土壤。他的锄头起落均匀,每锄的间距保持在 40 厘米,翻开的泥土中露出的土豆像列队的士兵,表皮的紫色纹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光丝捕虫网掠过土块时,网面的共振图谱显示,这样的挖掘方式能让土豆的破损率控制在 3% 以内,比去年降低了 8 个百分点。“李大爷说挖土豆是个技术活,深了伤皮,浅了挖不净。” 他用锄头轻轻挑起埋在深处的土豆,“今年照着能量符号的指引,一锄一个准,效率高多了。”
王婶提着竹篮跟在后面拾土豆,她的手指在泥土中灵活地穿梭,捡起的土豆按大小快速分类,大的放进铺着玉米叶的筐里,小的扔进另一个篮子(用来做种薯)。每捡起 10 个土豆,她就会往筐底铺一层玉米叶,叶片的数量总是五片 —— 这是诗歌新宇宙的韵律校准,能让土豆在运输过程中减少碰撞损伤。“分类拾捡能提高卖相。” 她用围裙擦了擦沾着泥土的手,“收购商就喜欢大小均匀的,混在一起人家压价,咱们辛苦种出来的,不能贱卖。”
翡翠星云守护者的藤蔓上,最后一批果实已经成熟落地,果皮裂开后释放出金色的粉末,粉末在空气中形成能量云,飘过试验田时,土豆表皮的紫色纹路变得更加清晰。小顺子收集这些粉末拌进清水,装在喷雾器里对着刚挖出的土豆喷洒,雾滴落在表皮上形成透明的保护膜,能延长储存时间 15 天以上。“这是天然的保鲜剂。” 他看着土豆表皮的水珠慢慢凝固,“去年没喷这个,土豆放了半个月就发芽了,今年有这能量粉末帮忙,能卖到秋收后。”
谷仓前的空地上,小顺子和虎娃正在搭建临时分拣台,台面用平整的木板拼接而成,木板的缝隙用玉米秸秆填充,秸秆的排列方向与数学新宇宙的坐标线完全一致。分拣台的高度 80 厘米(符合人体工学),分为三个区域:商品薯区、种薯区、加工薯区,每个区域的边缘都画着不同的能量符号。“这样分拣效率高。” 小顺子用水平仪校准台面,“去年直接在地上分拣,土豆沾了不少土,还容易碰伤,今年这台子能省不少事。”
莱娅的系统连接着便携式检测设备,她正在对刚收获的土豆进行抽样检测,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平板电脑上:维生素 C 含量 21.7 毫克 / 100 克,蛋白质含量 2.3%,膳食纤维 1.8 克 / 100 克,各项指标都优于普通土豆。她把检测报告打印出来,贴在分拣台的显眼位置,路过的村民看到后都啧啧称奇。“这就是科学种植的好处。” 她给村民讲解检测数据的意义,“能量流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这才是咱们追求的目标。”
虎娃驾驶着借来的小型收获机在后面作业,机器的挖掘铲经过能量符号校准,入土角度 30 度,前进速度每小时 2.5 公里,分离筛的振动频率与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同步。收获机驶过的田垄上,土豆与泥土自动分离,通过传送带落入收集箱,破损率比人工挖掘还低 1.2%。他时不时从驾驶室探出头查看,发现有漏挖的土豆就停下机器,用手捡起来扔进收集箱。“这机器省劲是省劲,但不如人工灵活。” 他调整着分离筛的间隙,“能量符号虽然能校准参数,但总有个别调皮的土豆藏在土里不出来,还得人工补漏。”
王婶在分拣台旁给土豆分级,她用特制的圆孔筛进行筛选,筛孔直径分别为 8 厘米、6 厘米和 4 厘米,对应着不同的收购等级。通过 8 厘米筛孔的土豆装进印有能量符号的网袋,每袋重量控制在 25 公斤(标准包装),袋口用麻绳扎成 “能量锁” 结,能保持通风又防止掉落。“分级销售能多赚不少钱。” 她数着装满的网袋数量,“去年混装卖每斤 1.2 元,今年分级后大的能卖到 1.8 元,小的做种薯也能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