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的鄂豫皖炮兵旅,严重的偏科,只有让人羡慕,但威力不足的迫击炮。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按照徐剑飞的要求,如今炮兵旅的官兵们,已经将迫击炮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是玩出了花样。
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炮架进行射击,而且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竟然可以抱着炮筒,紧跟步兵冲锋并成功开炮。
(这在红军强度大渡河的时候,我们的炮神是做过的)
这一创新之举,并非偶然。它是基于一些经验丰富的老炮兵们,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而在修械局韩东局长的带领下,一群技术工人齐心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敲打和试验,最终成功地将迫击炮,改装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怪东西——迫击炮和平射炮的结合体。
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迫击炮具备了双重功能:既能像传统迫击炮那样进行曲射,轰炸鬼子的战壕;又能够像平射炮一样,直接打击鬼子的炮楼。
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迫击炮的作战效能,为我方在战场上重炮缺乏的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绝妙的点子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于他们那位英明神武、博学多才的军长。
这位军长是剽窃后世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创新经验,开创了这种“穷人的办法”,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的军事装备研发中。
与黄崖洞兵工厂相比,徐剑飞所领导的团队,并不缺乏技术研发和改进的经费。因此,他们能够更深入、更精准地研究这种多用途的迫击炮,使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此,徐剑飞可谓是煞费苦心。他不仅亲自写信给八路军的黄崖洞兵工厂,还将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这一技术在平原地区拔除岗楼碉堡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过,这一次徐剑飞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厚着脸皮向八路军索要知识产权费。
毕竟,他心里始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就是自己偷了别人的东西,然后又转手卖给了原主,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不光彩。
人啊,做人还是要点逼脸吧。
话说回来,就在徐剑飞纠结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时,那些观摩第一次攻坚战的高级官员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着第2师的官兵们如何展开这场佯攻。
只见第2师的官兵们开始虚张声势,迅速地展开了三三制的队形。他们抬着云梯,给敌人一种人海战术,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铺天盖地地朝着太湖县城的城墙冲去的感觉。
尽管这只是一场佯攻,实际投入的兵力并不算多,但从鬼子的角度看过去,那场面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啊!规模宏大无比。
数不清的敌人扛着云梯,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北面广阔的地域,让人根本无法估算到底有多少人。
这些敌人毫不顾忌地践踏着菜农们精心照料的菜园子,口中高喊着口号,气势汹汹地向县城的城墙猛冲过来。
然而,实际参与冲锋的人数却少得可怜,站在后面的吃瓜群众虽然也在呐喊助威,但他们的声音在如此浩大的场面中,显得微不足道。
尽管如此,这呐喊声还是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