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黑板上用红粉笔写着"拓扑学与群论综合题",字迹力透纸背——显然是唐启山的手笔。
"坐。"方晴递来草稿纸,指尖还残留着实验室酒精棉的气味,"题目在U盘里,我数到三你再打开。"
林砚盯着电脑屏幕。
当方晴说出"三"的瞬间,他点击鼠标,迅速活络起来的思维自动拆解题干,将"三维流形分类"的复杂条件转化为可计算的群论模型。
笔尖触到草稿纸的瞬间,要写入的步骤在脑海展开。
他看见拓扑空间里的曲面像活物般扭曲,群论的置换操作化作光带缠绕其上。
十分钟后,最后一个分号落下时,方晴的钢笔尖"啪"地折断在记录本上。
"这...这是把三维流形的分类问题转化成了有限群的表示论?"她凑近草稿纸,发梢扫过林砚手背,"还自创了一种基于同调群的分类方法?"
"方老师。"林砚推了推草稿纸,"其实可以更简单。"他拿起红笔,在"同调群"旁画了个箭头,"如果引入辫群的概念——"
"叮铃铃——"
实验室的挂钟突然响起。
唐启山抱着一摞《数学年刊》推门进来,老花镜滑到鼻尖:"时间到了?"他接过方晴递来的草稿纸,指尖在"辫群辅助分类法"几个字上停顿三秒,突然抬头看向林砚,"这方法...我在普林斯顿去年的论文集里没见过。"
"可能因为我昨天晚上刚想出来的。"林砚歪头笑,碎玻璃项链在晨光里闪了闪。
唐启山的喉结动了动,把草稿纸小心夹进《数学年刊》:"中午十二点,物理测试。"他转身时,白衬衫后领露出道淡粉色疤痕——像极了林砚在系统空间里见过的,母亲实验日志里记录的"高温灼伤"。
中午的物理测试在唐启山的私人实验室。
林砚推开门,看见黑板上写着"用高中知识推导量子力学含时微扰论",粉笔灰簌簌落在他肩头,和前一章结尾那个场景重叠。
"坐。"唐启山递来一杯凉白开,杯底沉着片没泡开的茶叶,"题目是我自己出的。"他指了指黑板,"要求:只用牛顿力学和电磁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