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宫之内,二虎步入御书房,向朱元璋禀明蓝玉义子归来之事。
二虎向朱元璋奏道:“上位,蓝玉之三百义子皆已归返。”
朱元璋仍专注于批阅奏章,应道:“嗯,小孤雏已然修书告知。如今他们在做何事?”
二虎回禀:“彼等已与唐胜宗、陆仲亨相见,言称欲代蓝玉于应天操持营生之事。”
朱元璋停笔,轻笑一声:“呵呵,知晓了。你仍需遣人暗中留意,切莫打草惊蛇。”
二虎躬身领命:“谨遵圣命!”
二虎离去后,朱元璋搁下朱笔,喟然叹道:“唉,这些老弟兄,心气渐高,行事愈发肆无忌惮了。”
“这也怪不得咱朱重八心狠呐,一切皆为大明江山,为标儿日后能稳坐龙椅,执掌乾坤!”
李善长府邸之中,其正与胡惟庸共品香茗,相谈甚欢。
二人所论,皆为朝堂诸事,兼及若干公务之处置见解。
李善长与胡惟庸谈罢公事,遂对其道:“惟庸啊,闻汝近日与唐胜宗、陆仲亨等人往来颇为频繁?”
胡惟庸应道:“恩师,此有何异?我等皆为淮西子弟,平日间偶有往来,实属平常之事。”
李善长斜睨胡惟庸一眼,问道:“那你可知他们近日所行何事?”
胡惟庸略作思忖,旋即摇头,答曰:“不知,亦未甚在意。”
实则胡惟庸私下已受唐胜宗、陆仲亨诸多厚利,然此等事断不可与李善长言明。
至于唐胜宗与陆仲亨究竟所为何事,胡惟庸着实未予挂怀。
然为笼络此二人,胡惟庸平素待唐胜宗与陆仲亨颇为亲厚,凡力所能及之处,多有周全照拂。
李善长喟然一叹,道:“今时天下渐趋太平,人心亦有所变。
然众人初始之念本就如此,倒也无可厚非。
求荣华,慕富贵,实乃人之常情。”
李善长深知胡惟庸野心勃勃,心气颇高,且为人隐忍。
今朱元璋擢用胡惟庸为太常少卿,于此举动间,李善长已略窥朱元璋几分心意。
李善长素赏胡惟庸之才,深知其乃干练之人。
然落入朱元璋之手,胡惟庸之能或将更得彰显,只是届时究竟是福是祸,实难预料。
当下,刘伯温被传为浙东集团之首,至于真假,李善长心中自是雪亮。
但毋庸置疑,朝堂之上,浙东集团文官之数,远逾淮西一党。
淮西一党,多为武勋之士,文臣寥寥。
且天下既定,文官之用,较武将更为关键。
如今,党争之端倪,已然初现。
李善长身为文官,又素喜权势,深知若淮西一派不设法制衡浙东集团,日后朝堂之上,恐再无淮西立足之地。
纵这些开国功臣可享一代、两代荣华,然长此以往,终会走向衰败。
是以,李善长若欲稳固自身在朝中之地位,势必要打压浙东集团,而刘伯温,更似被强行推至台前之对手。
如今,浙东四先生与刘伯温往来甚密,使得刘伯温“浙东魁首”这一头衔,愈发名副其实。
浙东四先生门生故吏众多,一旦浙东集团得势,日后朝臣恐多出自其门,朝堂或将尽为浙东集团所控。
众人皆知,于朝廷为官,需有人扶持,而能扶持自己者,自是同党之人。
李善长之支持者,为淮西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