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试音时,小林发现阿拉伯语“安宁”那个词,语音合成系统读得平直,像报天气。“听着像通知,不像问候。”他皱眉,“差了点温度。”
刘好仃凑过去听了一遍,点头:“像广播站值班员。得再软一点,像倒茶前那声‘请慢用’。”
他们调了五遍语调,终于让“安宁”听起来不像是任务,而像一句关心。系统标注:情感权重+3%。小林松口气,却发现另一条数据——“情感权重-5%”,原因是发音尾音略硬,容易被理解为催促。
“原来一句话,连呼吸都得算进去。”小林嘟囔。
“所以不能全交给机器。”刘好仃把测试录音存进文件夹,命名:“语感校准_第一轮”。
真正的挑战在执行。
第一天回访,秘鲁客户卡洛斯没接电话。系统标记“未响应”,小林立刻紧张:“是不是我们打扰了?他上次明明说‘想试试相信你们’。”
刘好仃调出通话记录,时间戳显示:北京时间上午十点,对应秘鲁凌晨两点。
“不是拒绝,是睡着了。”他摇头,“我们算对了时区,没算对生活。”
他让技术组加了个新参数:“客户生活节律”。系统开始自动分析历史活跃时间,结合当地作息,排定回访时段。比如山田,习惯早间处理事务,回访定在对方上午九点;阿卜杜拉常在午后接洽,时间卡在三点后。
到了傍晚,系统自动生成第一条生活节律画像:“卡洛斯-家庭时间:14:00-16:00,建议语音优先于文字。”
刘好仃看着那行字,点了点头。
真正让团队松一口气的,是第二天的反馈。
山田回了邮件,只有三个字:“已收到。”但语气平静,没有以往的公事公办。
阿卜杜拉接通语音时,背景有孩子笑声。他听完回访,轻声说:“茶还在桌上,你们来得正好。”——这是认可,不是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