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陈眨眨眼:“那……我们算不算‘混搭型’?既讲性价比,又开始玩设计?”
“咱们是‘进化中’。”刘好仃笑了,“就像人到中年,既想养生,又舍不得烧烤。”
大家笑起来,连空气都轻快了几分。
接下来三天,办公室像被扔进了一台搅拌机。小林负责亚洲市场,桌上堆满了越南、泰国、印尼的建筑杂志;小王主攻欧美,电脑屏上贴着密密麻麻的英文政策摘要;小陈则一头扎进社交媒体,扒拉各国客户在ins、facebook上晒的玻璃应用照片。
“刘工!”某天下午,小陈突然跳起来,“您猜怎么着?菲律宾有户人家,把咱们的调光玻璃装在了鱼缸上!说是为了让珊瑚在白天自动调暗光线!”
“鱼缸?”小王凑过去看图,“这……也算跨界应用了。”
“不止。”小林翻出一份报告,“越南那边,不少新建公寓开始用玻璃做阳台隔断,但不是为了采光,是为了防摩托车小偷——玻璃一碎就报警,还能联动物业。”
刘好仃听得直点头:“所以他们的需求,是安全,不是美。”
“可问题来了。”小王揉了揉太阳穴,“咱们收集的信息越多,越觉得——每个国家都不一样。语言、法律、气候、审美、甚至迷信!”
“迷信?”小陈一愣。
“泰国客户说,玻璃不能对着大门,会‘挡财路’;俄罗斯有些建筑师觉得双层玻璃中间有空气,像‘困住灵魂’。”小王念着笔记,“这要都考虑,咱们是不是还得请个风水师?”
刘好仃没笑,反而认真起来:“这些不是笑话。文化差异,有时候比技术难题还难搞。”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行字:
1. 规则差异大
2. 需求表达方式千奇百怪
3. 同一个词,十个国家有十一种意思
“咱们以为的‘节能’,在德国是法律红线,在印度可能是‘省电钱’,在尼日利亚,说不定是因为——他们三天两头停电,根本不敢开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