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厂质检室的百叶窗,在水泥地上划出几道金黄的条纹。刘好仃站在检测台前,手里捏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报告,纸边微微卷起,像是被谁反复摩挲过。他没急着看数据,而是先把它对着光举了举——这动作像极了验钞,惹得旁边的小王偷偷笑出声。
“您这是怕数据造假?”小王打趣。
“怕它太真,”刘好仃把报告放下,嘴角一扬,“真到让人不敢信。”
这话不假。过去一个月,他们像种菜一样,把上一阶段的改进成果一茬茬地“种”进测试流程里:稳定性测试跑了七十二小时不间断,模拟了南半球的暴晒、北欧的寒潮、沙漠的风沙,甚至还有宠物猫爪子的日常刮擦。而市场反馈的收集也早不局限于电话回访,团队兵分三路,有人混进家装论坛当“潜水员”,有人蹲守建材市场听客户吐槽,还有人干脆带着样品上门做“玻璃义诊”。
“极光”效应的稳定性测试报告就摆在最上面。数据显示,在特定角度下,虹彩现象的触发率达到了91.4%,连续三十次旋转测试中,仅有两次因环境光线干扰未能显现。更关键的是,能耗为零,纯靠镀膜结构的光学设计实现。
“这哪是玻璃,”小王盯着数据,“这是会演魔术的镜子。”
刘好仃没接话,转身走向另一张工作台。那里堆着从各地经销商寄回的客户反馈表,厚厚一摞,用不同颜色的夹子分类:红色是投诉,黄色是建议,绿色是表扬。他随手翻开一份绿色的,上面写着:“新Low-E玻璃装了三周,老婆说晚上开灯再也不像在演恐怖片了。”
他笑了,把纸递给小王:“这算KPI吗?”
“算,”小王正经道,“用户心理安全指数达标。”
正说着,小陈抱着一台平板冲了进来,发梢还挂着室外的风尘。“刚拿到迪拜那边的回执!”她把屏幕转向大家,“阿联酋代理商说,他们试装了十块‘星光滤沙玻璃’,沙暴天里透光率比普通玻璃高37%,客户问能不能提前下批量订单。”
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
“这才一个月。”小王喃喃,“咱们是不是……真干成了?”
刘好仃没急着下结论。他知道,数据好看不等于市场买账,实验室的完美也不代表用户满意。他翻开另一份报告——这次是负面反馈汇总。果然,问题还在:有客户反映新镀膜玻璃在强侧光下仍有轻微反光,虽然比旧款好太多,但“像戴了副没擦干净的眼镜”;还有安装队抱怨边缘抛光后的玻璃尺寸公差变严,对接时得更小心。
“不完美,”刘好仃指着那条,“但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他召集全员开了个短会。技术人员和市场组坐成两排,像在打一场无声的辩论赛。测试数据显示产品整体性能提升显着,可部分市场反馈却显得平淡,甚至有项目负责人说:“客户觉得没啥大变化,就是‘还行’。”
“还行?”小陈皱眉,“我们熬了三十多个夜,就换来个‘还行’?”
刘好仃摆摆手:“‘还行’在客户嘴里,已经是‘不错了’。他们不夸,是因为没觉得这是个事——说明问题被解决了,而不是被放大了。”
他让技术组把测试环境参数和实际使用场景做了对比。结果发现,有些性能优势在标准实验室里亮眼,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明显。比如隔热提升2.3%,用户根本感觉不出来;而边缘光滑度这种“触觉升级”,反而成了工人师傅口口相传的亮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