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学了这课,三个月后,你们中间有人能做到。”他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不是为了加班,是为了以后能挑活儿,而不是被活儿挑。”
老师傅老周这时开口:“我干了四十年,最懂一句话——手上没功夫,嘴上说得再好也没用。”
他走到台前,拿起一块废料玻璃,现场演示起应力检测的微调手法。
“你们看,手指这么一压,角度差半度,裂纹走向就变了。”他边说边操作,动作像在给婴儿换尿布般轻柔,“这课教的,就是这半度。”
底下有人掏出笔,开始记。
第一堂课结束时,小陈悄悄对阿米尔说:“我原以为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真能用上。”
阿米尔点头:“我昨天查了,这种曲面玻璃,在中东高端建筑里越来越常见。”
刘好仃听见了,没说话,只是把那份样品图收进文件夹,夹层里还藏着另一张——更大、更复杂的结构图,上面标着“未来项目”。
专业技能课开了头,管理能力课紧随其后。
周五下午,会议室换了布置。桌椅围成圆圈,每人面前放着一张任务卡。
“这课不讲PPT,”刘好仃说,“咱们玩个游戏。”
他发下一份虚拟项目书:“72小时,完成一批紧急出口玻璃的生产与质检,团队由你组建。”
“你们现在都是项目经理。”他笑,“选人、分工、排期,全靠自己。”
小李第一个举手:“这不归我管啊,我又不是组长。”
“可你每天都在管事。”刘好仃反问,“谁该先切割?谁卡住了要支援?你没在管?”
她一愣。
“管理不是头衔,是动作。”他指了指任务卡,“比如,你发现拉吉的检测仪慢了两分钟,是等他报告,还是主动问?这就是管理。”
有人开始翻任务卡。
“而且,”刘好仃补充,“表现最好的小组,后续有机会参与真实项目的协调工作。”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砸进水面。
分组开始,讨论声渐渐热烈。
尤哈组拿到了“跨国协作”附加题:团队里有两名员工只懂基础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