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顿了顿:“所以,不是我们能不能用环保材料,而是不用,就没饭吃。”
没人再说话了。最后,综合评分最高的那家全自动化分拣厂中标,先签半年试用合同。
原料到厂那天,天空又飘起了细雨。叉车把一袋袋灰白色的玻璃碎料送进原料仓,像在搬运一座微型雪山。刘好仃站在车间门口,看着新原料被送入投料口,轻声说了句:“开始了。”
第一批环保原料进炉后,问题也跟着来了。
炉温曲线变得不稳定,前两小时升温慢,第三小时又蹿得厉害。小林盯着监控屏,眉头越皱越紧:“按理说杂质少了,熔化应该更顺畅才对。”
“是不是新原料的熔点偏高?”小陈凑过来。
“有可能。”刘好仃摸了摸炉壁,“咱们得调配方。”
他立刻召集技术组,在实验室里重新配比原料比例,加了点助熔剂,又调整了投料节奏。试烧第三炉时,玻璃液终于变得清亮均匀,气泡几乎看不见。
“成了!”小王一拍桌子。
“别急着庆祝。”刘好仃盯着样品,“污染排放呢?”
环保监测仪的数据很快出来:二氧化硫下降37%,氮氧化物下降29%,粉尘少了近一半。
“这效果……比预估还好。”小林有点不敢信。
“因为原料干净,燃烧更充分。”刘好仃笑了,“就像人吃饭,吃干净的米,自然少拉肚子。”
当天下午,刘好仃组织了一轮全员培训。车间空地上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两块玻璃:一块是旧料烧的,泛绿,有细小气泡;另一块是新料烧的,通透如水。
“看出来区别没?”他问工人们。
“新的亮。”有人答。
“不止是亮。”刘好仃举起新玻璃,对着天光,“它更‘轻’。不是重量轻,是心里轻。咱们烧的不是玻璃,是未来。”
底下有人笑,但没人觉得他在画饼。
他接着说:“新流程,操作上变化不大,但有几个细节要记住:投料速度要稳,风阀开度不能猛调,监控屏上的颜色提示要看清——绿色正常,黄色预警,红色必须停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