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把新本子往公文包里一塞,顺手把旧保温杯灌满热茶。晨风从车间门口灌进来,吹得桌上几张项目进度表哗啦作响。他低头瞄了一眼手表,九点差七分,会议室的门还没关。
“来了?”小林抱着笔记本电脑站在门口,头发扎得高高的,像是赶早市的小贩,“老张已经在白板上列了三个市场方向,就等你拍板。”
“不急。”刘好仃把包挂在椅背上,拉开椅子坐下,“先听听大家怎么说。”
人到齐了。财务、技术、市场组的几个骨干围成一圈,气氛不像前两天那么紧绷,反倒有点像周末家庭聚餐前的闲聊。可话题一开,火药味还是悄悄冒了出来。
“我觉得先攻国内。”老张一开口就亮明立场,“像长三角那几个新城规划,都在推绿色建筑标准,咱们的产品对口,认证流程也熟。”
“可东南亚那边反馈挺积极。”小李翻出手机里的邮件截图,“上周发过去的样品测试报告,两家设计公司都回了‘有兴趣进一步沟通’。”
“有兴趣不等于能成单。”老张摇头,“那边政策变起来比天气还快,咱们人生地不熟,万一卡在海关,货出不去,钱回不来,咋办?”
“那国内就一定稳?”小李反问,“现在做绿色建材的厂子,一个省能找出三十家,价格战打得跟菜市场抢白菜似的。”
刘好仃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节奏像老式挂钟的滴答声。他等两人说完,才慢悠悠开口:“你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全对。”
会议室安静下来。
“国内有熟路,但路太挤;海外有空间,但路太远。”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国内新兴市场”和“海外小规模试点”之间画了个双向箭头,“所以——咱们两条腿走路。先做初步调研,不投大钱,不签长单,就看哪个走得顺,再加码。”
小林眼睛一亮:“相当于先探探水温?”
“对。”刘好仃笑了,“下饺子不怕水冷,就怕锅没烧开。”
任务分下去,节奏立马快了起来。三天后,调研报告陆续汇总。国内那边,某新区的确在招标低碳示范楼项目,但参与投标的企业名单拉出来,足足两页纸,还有三家是上市公司背景。海外方面,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绿色建材进口门槛比预想高,光是环保认证就得走三个月流程,而且必须由当地机构检测。
“竞争是挺猛。”小李叹气,“咱们这小船,怕是刚出港就得被浪拍回去。”
“别急着下结论。”刘好仃翻着资料,“咱们拼不过体量,但能拼特色。别人卖玻璃,咱们卖的是‘会呼吸的墙’。”
这话把大家逗笑了。可笑归笑,策略还得实打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