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会议结束,刘好仃没回工位,而是带着热力图去了维修间。他把图钉在墙上,旁边贴了张新打印的表格,标题是《公益项目初筛表》。四栏清晰列出:本地需求强度、文化敏感度、资源可及性、品牌关联性。
他拿起红笔,在底部加了一行小字:“优先考虑‘光’与‘护’的结合。”
下午两点,墙上多了十几张便签。
印度团队写:“乡村小学教室玻璃全碎,雨季漏水严重。”
德国同事提:“社区老年中心窗户老化,冬季保温差。”
巴西那边说:“贫民区儿童活动站缺遮阳棚,紫外线太强。”
刘好仃一张张看过去,用图钉标记,再按城市归类。忽然,一张浅黄色便签引起他的注意:
“菲律宾分厂附近有盲童学校,现有窗户隔音差,玻璃易碎,孩子受惊频繁。若更换为钢化隔音窗,可改善学习环境。材料可用厂内边角料,安装由本地员工志愿完成。”
落款是小王。
刘好仃把这张便签单独移到地图中央,用红笔画了个圈。圈完,他退后两步看了看,又从工具柜取出一块样品,在阳光下轻轻转动。光线穿过玻璃,在墙上映出一道晃动的亮斑,像谁眨了眨眼。
傍晚交接班时,小王路过维修间,探头问:“那张便签……你看到了?”
“看到了。”刘好仃把样品放回原位,“你为什么想到这个?”
“我表妹在特教学校工作。”小王靠在门框上,“她说,盲孩子对声音特别敏感。一点碎裂声,他们就会缩成一团。要是能睡个安稳觉,上课也能集中精神。”
刘好仃点点头,没说话。
小王犹豫了一下:“是不是太小了?一个学校,几扇窗,能叫全球化公益?”
“光再小,也是光。”刘好仃拿起红笔,在白板角落补了三个字——追光计划。
“我们不求轰动,只求真实。有人听见了,就回应;有人需要了,就动手。一步一步来。”
小王笑了:“听你这么一说,倒不像搞活动,像修玻璃。”
“本来就是。”刘好仃合上表格,“玻璃要平整,得一点一点磨。事也一样。”
第二天清晨,刘好仃比平时早到二十分钟。他打开铁皮柜,取出那本硬皮手写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品牌全球化公益活动启动。筛选机制建立,首阶段收集完成。待议项目12项,聚焦‘光’与‘护’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