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电脑屏幕还亮着,那条德国IP的播放记录静静悬在列表顶端,进度条停在47秒的位置,像一根插进时间里的针。刘好仃没关机,也没动,只是把保温杯重新拧紧,杯壁那张写着“全球用户录音归档计划——启动”的纸条被热气熏得微微翘起一角。
他伸手点了点屏幕,声音不大:“开始筛吧。”
小周刚啃完包子,纸袋还捏在手里:“筛啥?一万两千多条留言,光葡语就有三百多条,还有人用方言写诗,咱总不能一条条翻译着感动吧?”
“不筛感动。”刘好仃调出后台数据流,“筛‘在’。”
老李凑过来,眼镜滑到鼻尖:“怎么筛?靠感觉?”
“靠行为。”刘好仃把德国排班员的登录记录拉出来,时间一栏整齐排列着每周三22:00的标记,持续了整整11个月。“他没留言,没转发,但从不缺席。这不是看视频,是核对排班。”
小周一拍桌子:“懂了!就像咱厂夜班工人,三年197次登录,每次47秒——不是故障,是习惯。那咱们就找那些‘有习惯的人’?”
“对。”刘好仃打开新文档,标题打上:共鸣值评估模型。底下列出三行字——
持续性、自发性、传递性。
“持续,是动作不断;自发,是没人号召也回应;传递,是让别人也开始做。”他抬头,“咱们不找被感动的人,找被唤醒的人。”
老李皱眉:“那要是有人只留一句‘我也这样’,再没动静呢?算不算?”
“不算。”刘好仃点开一条巴西夜班员的留言,“这条说‘我们这儿也周三两点十五亮灯’,后面还附了张照片——灯亮着,表针指着2:15,背景是车间铭牌。这不是感慨,是对应。”
小周笑出声:“好家伙,跨国对暗号。”
“不是暗号。”刘好仃把这条标记为高潜力,“是信号。有人发了‘在’,他们回了个‘也在’。”
团队开始分头归档。小周负责社交媒体,老李梳理内部系统,刘好仃盯着全球访问日志,一条条比对行为轨迹。三台电脑屏幕亮成一片,键盘声噼里啪啦,像雨点落在铁皮屋顶上。
两小时后,小周突然“哎”了一声:“青岛老张的表侄,又转故事了。”
刘好仃走过去。微信截图里,那条朋友圈更新了,文字只有一句:“代巡第17天。”定位是另一座厂区的东门岗。
“代巡?”老李凑过来,“他替他舅打卡?”
“不是打卡。”刘好仃放大图片,角落里有个模糊背影,穿着物业制服,手里拎着电筒,“是巡逻。路线、时间、频率,跟老张退休前一模一样。”
老李愣住:“这算啥?继承?”
“算回应。”刘好仃把这条拖进高共鸣值文件夹,“他没说‘我舅真伟大’,但他做了同样的事。沉默能传下去,是因为有人愿意接着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