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电话铃声在第六声响起时被接起,刘好仃的手指还搭在录音笔的红色按钮上。他刚把老周的口述整理成文,标题打的是《三车间模具修整口述记录》,编号SZ-WZ-0001,准备下午贴上“被看见”墙。
“刘工,”听筒里传来质检组小林的声音,压得有点低,“是越南实习生小阮,他写了三页纸,全是越文。说怕翻译错了,不敢交。”
刘好仃“嗯”了一声,把录音笔轻轻推到一边。他没问“为什么不找人翻译”,也没说“先交上来再说”。他知道,有些话,翻过去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他只说:“让他留着,我去找他。”
挂了电话,他起身,顺手把刚打印好的文档折成两半,塞进工装裤口袋。走廊灯光比往常亮些,可能是新换的灯管,照得人影子短而结实。
到了质检组,小林已经在等。桌上摊着三张纸,字迹密密麻麻,边角还画了个小图,像是退火区的温度曲线,但标注全是外文。
“他写的是他们老家祖传的退火节奏,”小林说,“说和我们这边不太一样,但没敢说好还是不好。”
刘好仃点点头,拿起一张纸,指尖在那张手绘图上轻轻划过。线条不工整,但走势稳定,像是凭手感画出来的。他忽然想起陈师傅的第一份手稿,纸是烟盒拆的,字歪得像风吹过,可数据准得吓人。
“你懂越文?”他问。
小林摇头:“认识几个词,‘火’‘慢’‘稳’,别的不行。”
“那就别翻。”刘好仃把纸轻轻放回,“原样留着。明天晨会,我讲件事。”
第二天一早,车间晨会照常。刘好仃站在操作台边,手里没拿文件夹,只拎了个小录音机。
“昨天,”他开口,“有个实习生写了三页纸,我没看懂。”
台下有人抬头,有人愣住,还有人悄悄笑了。
“不是他写得不好,是我看不懂。”刘好仃按下播放键,一段陌生语言流淌出来,语调平稳,带着节奏感,像在念口诀,又像在讲故事。
“这是小阮,越南来的,”刘好仃说,“他说这是他们家传的退火经验,讲的是火候的‘呼吸感’。”
他停顿了一下:“翻译过后,意思对了。可你们听听,味道还在吗?”
没人说话。
“我也不在。”他关掉录音机,“但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有些东西,不能只看懂不懂,还得听不听得见?”
他环视一圈:“从这月开始,第一周叫‘文化观察周’。每人可以交一张‘我们不一样’记录卡,讲讲你带来的不一样。可以是经验,可以是习惯,也可以是一句老话。不评分,不排名,就收着。”
散会后,王姐在茶水间碰见他,手里拿着一张刚写的卡片,背面画了个小碗,写着“潮汕功夫茶,三杯敬天敬地敬师傅”。
“我交一个?”她笑,“算不算文化输出?”
“算。”刘好仃也笑,“还得加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