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早,电动叉车的电瓶显示充到九十八就停了,老陈站在车前直挠头。刘好仃路过时听见他在嘟囔:“这车比小孩还挑食,吃饱了就不张嘴。”他没接话,只拍了拍车门,径直往车间走。身后小林追上来,手里攥着一份打印纸,脸上写着“有事要说”。
会议室门刚开,一股热气涌出来,空调还没完全压住早晨的人声。小张正把投影调好,屏幕上是一张生产流程图,红蓝线条交错,像谁打翻了一盒彩色毛线。老周坐在角落翻笔记本,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刘好仃把保温杯放桌上,杯子底碰着木面,发出“咚”的一声。
“今天不是讲设备,是讲工艺。”他打开本子,“昨天试装智能充电模块,说明咱们已经能动手改东西了。接下来,轮到生产流程自己动起来。”
没人说话,但几双眼睛都亮了。刘好仃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我知道有人在想,新工艺一上,产量掉下来怎么办?订单交不出,客户骂上门,最后锅还得咱们背。”他顿了顿,“我也怕。可怕归怕,不能因为怕就不走。”
小张举手:“那怎么走?从哪儿开始?”
“先请人。”刘好仃一指门口。
门推开,一位穿浅灰衬衫的女士走进来,肩上挎着包,手里提着一台投影仪。她把包放下,打开PPT,首页写着“清洁生产:从源头减排”。
“我姓林,环保局技术推广组的。”她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楚,“今天不讲大道理,就说三件事:第一,你们现在排的废气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降三成以上;第二,废水回用率可以提到七十;第三,只要调几个参数,不用换大设备,也能见效。”
老周抬头:“有这么神?”
“不是神,是科学。”林工点开下一页,展示一组对比图,“比如你们熔制环节的助燃风温,现在是常温进风,如果用余热预热到两百度,燃料能省一成二,排放也跟着降。这不是新技术,是很多厂早就用熟了的。”
小张盯着图看了半天:“那为什么以前没人提?”
“因为以前没人专门算这笔账。”林工笑了,“节能和减排,听着是环保的事,其实是成本的事。省一度电,少排一公斤碳,最后都是钱。”
刘好仃接过话:“所以今天这会,不是动员会,是开工会。从现在起,咱们的生产流程,一条一条过,看哪段能绿,就改哪段。”
散会后,林工留下给技术员做小班培训。刘好仃带着老周和小张去车间,找一线工人聊。走到三号炉前,老师傅老李正盯着仪表盘。
“李师傅,新工艺试运行,您觉得顺不顺?”
老李抬头:“参数变了,火候得重新找感觉。就像炒菜换了锅,油温不一样,火候就得调。”
“那能调过来吗?”
“能,就是得练。”他咧嘴一笑,“我又不是机器人,学不会。但你们得给我时间,别今天改明天就考核产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