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了两秒,才点开那条新评论。老陈问得实在:倒计时该不该算周末?他没回,而是把手机翻过来,屏幕朝下扣在桌角,起身时顺手拎起保温杯,水还是温的。
走廊灯亮着,他脚步没停,直奔培训室。门没关严,缝里漏出小王的声音:“……我觉得‘文化提示灯’可以先用颜色区分,红黄绿,简单直接。”老周在笑:“你这是要把办公室变路口?”
刘好仃推门进去,两人抬头。他没寒暄,把杯子放在桌上,说:“圆桌会今天开。”
小王愣了下:“现在?名单还没发。”
“就现在。”刘好仃打开投影,“人少不怕,先试水。规则不是等所有人点头才生效的,是边走边调的。”
老周拧开杯盖,吹了口气:“中东组那边说,48小时响应期是底线,不能动。”
“东欧组刚发消息,”小王翻着平板,“他们觉得24小时都算拖沓,正常节奏是12小时内回应。”
刘好仃点头,调出上周的客户日志,投影到墙上。一行行投诉记录往上滚,最后停在一条加粗的:“你们说‘尽快’,我们等了三天,流程断裂。”
他指着那行字:“这不是我们在定规矩,是客户在教我们活。”
没人说话。
他接着说:“请各位组长,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说说‘尽快’等于几个工作小时。不用翻译,先录下来。”
小王操作设备,五段录音依次播放。有的说“两小时”,有的说“不超过一个工作日”,还有的说“等领导批了再说”。翻译把内容同步打在白板上,差异一目了然。
刘好仃关掉投影,说:“咱们不争对错。从今天起,谁发请求,谁标‘期望响应时段’,对方确认,就算生效。责任共担。”
小王在电子笔记上记下这句话,顺手把“期望响应时段”四个字标红。老周喝了口茶,嘀咕:“这下可好,连‘快点’都得先算时辰。”
“算时辰比背锅强。”刘好仃笑了笑,“谁也不想半夜被邮件炸醒,还被人说态度不行。”
会议结束,小王留下整理文档,老周拎着保温壶回工位。刘好仃站在窗边,厂区那排玻璃幕墙映着天光,亮得晃眼。他正要走,手机震了一下。
平台提醒:波兰团队在协作区留言——“又一次‘立即执行’?我们不是机器人。”
他点开,深圳执行组已经跟了三条回复,语气急:“我们通宵改图,怎么就成了命令狂魔?”“你们能不能别玻璃心?”“要不你们来干?”
火药味浓得几乎要溢出屏幕。
刘好仃没删帖,也没私聊调解。他在下面回了一条:“感谢指出。请深圳组补充:‘立即’具体指几小时内响应?波兰组也请说明,你们希望收到怎样的表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