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ibqg.vip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好仃轻轻把日志本搁在机柜上,那机柜表面的铁皮已经被岁月打磨得有些发亮,像是承载了无数个日夜的故事。窗外,原本淅淅沥沥的雨刚好停了,雨滴从屋檐滚落,最后几滴砸在窗台的水泥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他静静地望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那些水痕如同时光的刻痕,记录着车间里过往的点点滴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记本封皮上的折痕,这折痕是多年来使用留下的痕迹,也是他工作历程的一种见证。
这是他进厂第七年养成的习惯,每次结束夜班巡检,他都会把这个工作日志放在这个固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就像是他在车间里的一个小小港湾,承载着他对工作的专注与执着。机柜旁的落地扇还在摇头,发出有节奏的嗡嗡声,那声音在寂静的车间里格外清晰。落地扇卷起一阵带着机油味的凉风,那机油味混着车间里特有的铁锈味,构成了车间独有的气息。
水珠从屋檐成串地滚落,砸在通风口铁皮上,一声接一声,仿佛是大自然敲响的钟表,在给什么重要的时刻计时。刘好仃的思绪突然被拉回到了上周的调度会上,生产主任站在会议室的前方,表情严肃地说着“倒计时三十天设备升级”。那时候,主任的话语就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刘好仃的嘴角微微抽了抽,那是一种对未知变化的不安,也是对未来工作方式改变的一种担忧。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那台亮着绿灯的服务器上。服务器的风扇还在转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这声音比起昨天似乎顺了些,像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脾气也变得温和起来。刘好仃看着这台服务器,仿佛看到了车间里这些机器设备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它们也需要时间去磨合,去适应彼此。
这时,小陈走了过来,他拿着扫码枪,熟练地扫码。他的扫码动作越来越稳,就像是经过无数次练习后形成的一种本能。绿色指示灯亮起的瞬间,震动器“嗡”地轻响,仿佛是对小陈工作的一种回应。小陈完成任务后,转身就走,连头都不回,工装裤后袋里的饭卡随着步伐叮当作响,那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显得格外清脆。
老杨依旧站在一旁,他不再像从前那样紧紧地盯着小陈看,只是偶尔低头摆弄PDA背面那张泛黄的小纸条。那纸条在岁月的侵蚀下,边角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刘好仃知道,那是去年暴雨天抢修设备时,总工程师随手记的应急方案。在那种紧急的情况下,这张纸条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指导着他们成功修复了设备。
但刘好仃注意到一件事,每次扫码完,小陈的手还是会微微抬一下,像是要做出握手的姿势。这个动作极其细微,持续了不到半秒,手指就重新垂落身侧。老杨呢?哪怕正弯腰拧着某个隐蔽的螺丝,也会在余光瞥见那个抬手的瞬间,抬眼,点一下头。那点头的幅度小得可怜,更像是颈椎僵硬的老人舒展筋骨,可刘好仃知道,这是他们之间无声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在无数个日夜的共同工作中形成的,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第二天,晨雾还没散尽,车间里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就像给整个车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刘好仃就把一段视频投在车间休息区的旧平板上。那平板的屏幕已经有些磨损,画面显示出来像素模糊得像隔着毛玻璃。画面里是前天半夜断电那会儿的监控回放,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车间陷入了一片黑暗,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
老杨的手已经摸到了工装裤口袋里的圆珠笔,那支圆珠笔是他一直带在身边的,仿佛是一种习惯,也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一种体现。而小陈正转身往配电室跑,他的帆布鞋在积水的地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那些水花就像他当时焦急的心情,无法平静。
“你们看,”刘好仃指着屏幕里定格的画面,声音沉稳而有力,“一个摸纸条,一个找外援,都在等什么?”他的手指划过平板边缘,那上面还沾着昨夜加班时泡面的油渍,油渍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有些油腻。“从停电到重启用了十七分钟,其中五分钟花在确认设备状态,十分钟花在互相确认对方有没有在确认设备状态。”
没人说话,整个休息区安静得只能听到平板里监控视频的声音和大家的呼吸声。小吴的指甲在膝盖上蹭来蹭去,蹭出一道白色的月牙痕,那是他紧张时的一种习惯动作。老杨摸出保温杯,拧开盖子又旋紧,杯盖磕碰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仿佛是打破了这种压抑的沉默。
“那会儿不也补传成功了?”小吴突然开口,声音大得把自己吓了一跳。他的头发乱糟糟的,昨天值夜班时睡的草席还在后颈压出红印,那是他劳累工作后的痕迹。“大家反应快点,挺正常的操作嘛。”他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系统又没坏,人也没出事。”